端午节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国旅游网 2023-03-26 09:56 编辑:admin 228阅读

一、端午节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9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从此,更多人开始关注像端午节一样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

端午节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赛龙舟等文化习俗。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且存在一些庆贺端午的国家和地区,但受各地域文化不同的影响,庆祝细节上存在差异。

二、中国传统节日 申遗成功的有哪些

截止2019年,中国传统节日中只有端午节申遗成功。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习俗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划龙船、食粽子是普遍习俗。 端午节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

扩展资料:

联合国有《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前者管“非物质”,后者管“物质”。

《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生效之前,作为试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于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命名了三批世界非物质遗产,共90项,其中中国4项,即昆曲、古琴、新疆的木卡姆民族歌舞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长调民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在中央政府门户网上发出通知,批准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白蛇传传说、阿诗玛、苏州评弹、凤阳花鼓、杨柳青木版年画等共518项。

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又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其中包括: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高邮民歌、陕北民歌、梁山竹帘等共510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申遗”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其地区的特殊历史遗产价值,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申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为。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蕴含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以其璀璨辉煌,被全球华人顶礼膜拜;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是维系、协调、推动我们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但他们也以其古老陈旧繁琐,被现代年轻人疏远。多年来,韩国人不停地抢注中国传统节日,如端午节,还有中医药等;与此同时,西方节日涌入国门,广受青年一代欢迎,对中国青年一代形成思想上的攻占。事实给我们敲响了深深地警钟,加快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中国人,要为中国传统节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节日中貌似只有端午节申遗成功。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申报的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三、关于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子,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1]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2]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