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春节的风俗习惯

出国旅游网 2023-01-22 08:09 编辑:admin 243阅读

话高密过年

提起高密,话就长了。据史料记载,唐朝司马贞《史记索隐》称:“鲧娶有莘氏女,谓之女志,是生高密。宋衷云:高密,禹所封国(《世本》)新编《中国史》称:“禹,字高密。”从禹算起,距今该有四千年(公元前21――公元2009)的历史了吧,也就是说“年”在高密已经过了四千多个了,源远流长,演变至今的风俗习惯“过年”该是个什么样子的呢?

说起“过年”,在高密应该从“腊八”开始,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这天,每家每户的早餐都要喝“腊八煮”(用八样农作物果实熬煮成的粥,现已衍变成著名的八宝粥)就此便留传下了“喝了腊八煮,便把年来数”的佳话。也就是说,从这天开始,有了“过年”的气息,离过年就得一天一天的拔着指头数起来了。大人们便开始赶年集、备年货,孩子们开始盼年早些到来了。直到腊月二十三,辞灶(祭灶)日,也叫“过小年”中午免不了吃饺子,主要活动在晚上,过了这天,就放灶王爷的假,回天堂“过年”去!在供给灶王爷的晚宴上,只有一道特别的肴“糖瓜儿”(民间手工制作的麦芽糖)意在一种说法是:让灶王爷吃后,到了天堂多说甜言蜜语。另一种说法是:叫糖瓜儿粘住灶王爷的嘴,到了天堂不让说话。辞别的时候不仅赠有礼品“面袋子、钱搭子”(用烧纸裱糊的)在烧纸的时候一起烧掉,口中还得念念有词“灶王,灶王上天堂;少生灾祸,多生五谷杂粮。”声音很小,不让别人听到。有些好奇的孩子询问老人说的什么,会遭受老人的呵斥:“小孩子家不懂事,一边玩去!”弄得个心兴扫尽。

“辞了灶,年来到!”接下来人们开始忙年了。这时候上了大把年纪的老人总会唠叨:“好过的年,难过的春!”意指在提醒小人们,不能光为了过年去铺张,还要牢记来年长春的开支。家家户户的婆媳们、妯娌们、姑嫂们开始做饽饽、蒸包子、打年糕,直到大年三十,总算忙出了个头绪,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剁馅子、和面、包饺子、煎碗头,都是女人们的事,男人领着孩子们一起,贴对联、挂zhu子(写有列宗列族名字的扑灰年画)、拾掇搁摆儿(供桌),摆放供品,从里往外依次是:站放筷子8双,酒盅8只,盛上黄酒。四碟五碗,四只碟子依次盛放:苹果(意味着平平安安)、糖块(意味着甜甜蜜蜜)、点心(意味着多点诚心)、柿饼(意味着仕途顺利),谐音寓意。五碗盛放的是:猪头肉、鲫鱼、豆腐、白菜、隔年饭(五谷杂粮熬煮成的厚厚的粥,现在有部分人家因陋就简已删除了)。所盛物品都有“说”出:扣其谐音,寓其他意:天天有肉;年年积余;全家都福;百日生财;五谷丰登,每只供碗上面插有青头,有的插菠菜(意指博收来财)有的插生菜(意指天天生财)还有插油菜的(意指年年有财)。蜡台两只,香炉一座,插有红枣的年糕一块,斧头一把(谐音意指:福早生,年年高)五个饽饽摞成山状。接下来要做的是打纸了,工具是一根质地很硬,密度很大的窄木板和一头刻有内方外圆古铜钱模样的半截圆木俗称纸凿,把烧纸铺平,让纸凿在烧纸上行走,每走一步砸一次纸凿头顶,把整个烧纸让纸凿走遍。由此便有了从前的谜语:“小黑人,走一步,挨一锤。”谜底就是纸凿。现代人不再用这个了,而用人民币大面额的钞票放在烧纸上走个来回,叫做“印钱”(影印的意思)紧接着就是“花钱”就是将打印好的烧纸花散开,折叠后一沓一沓的分好,一部分放在供桌上年夜用,一部分拿来去墓场上坟。在“天井”里也要摆上供桌,叫“摆天供”筷子、酒盅、香炉之类的东西统统摆上,还要在农家院子里撒上一些谷秸,挑上一担两筒水,饮喂已做古的人的马用。不是在埋葬做古人的晚上都要扎一匹纸马,送盘缠烧纸时一起烧掉的马吗?可能就是饮喂那些骑回来的马吧。一切准备完毕,同姓同支股衍生在世的子孙们,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走向墓场,给列宗列祖上坟烧纸、放鞭炮,邀请做了古的人回家过年。在上坟回来的路上,经过桃园每家人捎少一匝桃枝,(没桃园的地方)赶年集是买好)回家后插到门窗的旁边和放在供桌上,用做辟邪。然后在门上槛贴上过门钱,插上“指道”,家里的女人们烧锅下饺子,男人就准备接财神,用木制长方形的盘子上摆放摞成山状的五个小饽饽和两双筷子,两盅黄酒,一沓烧纸,男孩子用长长的竹竿,挑着一支鞭炮,根据“灶码头”(木版年画。上方刻有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日期与各种财神爷所在方位,下方是财神爷像)上所指财神爷所在的方位,到大门外烧纸、祭奠酒、磕头、放鞭炮。完毕,回家高呼:“财神到家了!”然后将每个门口放上一根木棍,俗称“拦门棍”意思是将恶魔鬼怪拦在门外,不让其进门。回到供桌前,意思是捧财神爷汝座,点燃蜡烛,烧上香,供上两碗现出锅的饺子,再在供桌前烧上一沓烧纸。磕个头。就要开始喝“财神酒”了当家族的老少爷们欢聚一起,喝着美酒吃着佳肴,谈谈今年的收成,来年的打算,说说国家兴旺、经济腾飞,科技发达,国事家事天下事,无所不谈,无话不说。不过要专挑好的说,扫兴的事、冲犯神气的事莫提,于是便有了“净说过年的话”、“专挑过年的话说”等俗语。意思是净说好话。老婆、孩子在别屋里看中央台的新年晚会,欢歌笑语喜气洋洋。直至午夜十二点,各自回家吃年夜饭。大人回到家中净手上香,儿童去大门外燃放一枚爆竹,俗称“开门包暴仗”然后将煮熟的水饺盛成若干等份,除了放在供桌、天供上外,门口、窗口、井口,凡是带口的地方都要放上一份,每处都要烧上一沓烧纸,磕个头。然后燃放礼花鞭炮,辞旧迎新,完毕回到屋里餐桌上吃饺子,饺子有糖馅的,还有夹带硬钱币馅的,当第一个人吃到夹带硬币饺子的时候,就高喊一声:“钱!”其他人就呼应:“好,来年有钱花!”当有人吃到糖馅的时候,说上一声:“甜!”其他人都说:“好,来年有甜头!”。一片欢乐的气氛萦绕整个房内。还有一种特殊的东西,用面搓成绳状的面条,不管盛在谁的碗里,都要悄悄地送到当家人的碗中,俗称串钱的绳子该他吃,吃掉了是意指他攥钱绳子。吃罢饺子,小一辈儿的人们都要给老一辈儿的磕上一个响头(嘴里喊着长辈的尊称,给你磕头!)老人便在炕头上吆喝:“好了,好了!年走了,免了吧!”小人们来到老年人的屋里领赏(磕头钱)老人们把早以准备好的红包一一分给他们,个个欢天喜地道别后各自回屋睡觉去了。

大年初一的早晨,当门族的老少爷们儿,相互走访拜年后,因一天一夜的忙碌,劳累早以过度,各自回家休息去了。新正大月是玩耍的日子,村里的婆媳孩子们,熙熙攘攘的来到了大街上观看踩高跷、扭秧歌、舞长龙、听茂腔戏,热闹非凡。高跷队、秧歌队、茂腔剧团,来了一拨有一拨。一天都有好几拨来大街上演出,直到太阳落山。老婆孩子都累了便回家下饺子吃去了。

大年出二,该是送年的日子。一家门户一个天,不同姓氏门族有不同的送年时间,有早晨送的,有中午送的,有晚上送的,有集体的,有各家各户的,但方式是类同的,男人挑上一担两筒水放在院子里,好为祖宗们饮马。婆媳女人们烧火下上一锅水饺,年五更供上的地方都要再供上,每处都得烧纸、磕头。然后,孩子们挑上一支大的鞭炮,到大门外燃放,大人们朝外磕个头,意思是送老祖宗们及各路神仙,回家的回家。归庙的归庙,人们忙活了三天的年终于送走了,身子累,心理舒服啊!最近听市委宣传部文化局的领导们说,把高密的传统过年拍成电视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传下去。新时代的人们拭目以待!

你知道春节有什么风俗习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