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舞蹈(共计41项)

出国旅游网 2023-04-14 08:22 编辑:admin 263阅读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舞蹈(共计41项)

序 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门头沟区 105 Ⅲ―2 秧 歌 河北省昌黎县 (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胶 山东省商河县、胶州市、海阳市州秧歌、海阳大秧歌、陕北秧 陕西省绥德县歌、抚顺地秧歌) 辽宁省抚顺市 106 Ⅲ―3 井陉拉花 河北省井陉县 107 Ⅲ―4 龙舞 重庆市 (铜梁龙舞、湛江人龙舞、汕 广东省湛江市、汕尾市尾滚地金龙、浦江板凳龙、长 浙江省浦江县、长兴县、奉化市兴百叶龙、奉化布龙、泸州雨 四川省泸县坛彩龙) 108 Ⅲ―5 狮舞 河北省徐水县 (徐水舞狮、天塔狮舞、黄沙 山西省襄汾县狮子、广东醒狮)浙江省临海市 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 109 Ⅲ―6 花鼓灯 安徽省蚌埠市、凤台县、颍上县 (蚌埠花鼓灯、凤台花鼓灯、颍上花鼓灯) 江西省南丰县、婺源县、乐安县 110 Ⅲ―7 傩 舞 (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舞) 111 Ⅲ―8 英歌 广东省揭阳市、汕头市(普宁英歌、潮阳英歌) 112 Ⅲ―9 高跷 山西省稷山县(高跷走兽、海城高跷、辽西高 辽宁省海城市、锦州市跷、苦水高高跷) 甘肃省永登县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县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县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陕西省安塞县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陕西省洛川县 118 Ⅲ―15 兰州太平鼓 甘肃省兰州市 119 Ⅲ―16 余杭滚灯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120 Ⅲ―17 土家族摆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叶儿嗬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122 Ⅲ―19 弦子舞 西藏自治区(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四川省巴塘县 123 Ⅲ―20 锅庄舞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迪庆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玉 西藏自治区树卓舞)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热巴舞 西藏自治区(丁青热巴、那曲比如丁嘎热巴) 125 Ⅲ―22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区 126 Ⅲ―23 苗族芦笙舞 贵州省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山珠) 127 Ⅲ―24 朝鲜族农乐舞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象帽舞、乞粒舞) 辽宁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 贵州省台江县(反排苗族木鼓舞、沧源佤族木鼓舞)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 129 Ⅲ―26 铜鼓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云南省瑞丽市 131 Ⅲ―28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亚市 136 Ⅲ―33 卡斯达温舞 四川省黑水县 137 Ⅲ―34 舞 四川省九寨沟县 138 Ⅲ―35 傈僳族阿尺木刮 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139 Ⅲ―36 彝族葫芦笙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140 Ⅲ―37 彝族烟盒舞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 Ⅲ―38 基诺大鼓舞 云南省景洪市 142 Ⅲ―39 山南昌果卓舞 西藏自治区 143 Ⅲ―40 土族於菟 青海省同仁县 144 Ⅲ―41塔吉克族鹰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舞狮源于什么、那个时代、最早的寓意是什么

汉代起源说

相传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向汉朝进贡了一头金毛雄狮子,使者扬言朝野,若有人能驯服此狮,便继续向汉朝进贡,否则断绝邦交。在大月氏使者走后,汉章帝先后选了三人驯狮,均未成功。后来金毛雄狮狂性发作,被宫人乱棒打死,宫人为逃避章帝降罪,于是将狮皮拔下,由宫人兄弟俩装扮成金毛狮子,一人逗引起舞,此举不但骗过了大月氏使臣,连章帝也信以为真,此事后来传出汉宫,老百姓认为舞狮子是为国争光、吉祥的象征。于是仿造狮子,表演狮子舞。舞狮从此风靡流行。

北魏起源说

舞狮作为表演艺术,相信成形于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时代,当时北部匈奴侵扰作乱。他们特制木雕石头多具,用金丝麻缝成狮身,派善舞者到魏进贡,意图舞狮时进行刺魏帝,幸被忠臣识破,使他们知难而退。后因魏帝喜爱舞狮,命令仿制,务实得以流传后世。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记述当时洛阳长秋寺佛像出行时,有“辟邪狮子,引导其前”的话。

唐代起源说

在碑使中有关于唐明皇游月殿,狮子舞使由唐明皇游月殿后一觉醒来而有醒狮舞,这故事说当唐明皇游月殿时,在阶前出现一只五彩缤纷、阔口大鼻的独角兽对着唐明皇没有恶意,且在阶前滚球,姿态威武。唐明皇醒后要重睹这一现象,他要近臣照他梦境中的瑞兽模仿出来,同时由乐部配以雄壮的锣鼓编舞娱宾。自此之后,舞狮便流入民间。唐《立部伎》中的《太平乐》也称《五方狮子舞》。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有诗云:“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西凉伎》)。可见唐代已有狮子舞。

有关舞狮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乐志》,其中提到“象人”,照三国时魏国人孟康的解释,“象人”就是扮演鱼、虾、狮子的艺人。由此可见,至迟三国时已有舞狮子了。

佛山起源说

在远古时候,广东南海郡佛山镇忠义乡出现奇兽,身长八尺,头大身小,眼若铜铃,青面獠牙,头生一独角。

这头奇兽于除夕晚出现,来去如风,专门破坏民间农作物包括稻米,蔬菜等等。村民乡众不胜其烦,因他每逢过年时就出现,于是人们称之为年兽,乡民们就商议消灭年兽有智者献议,用竹篾及纸,扎成奇兽的形状并彩上颜色。以各种形状的布如方形,三角形织成兽身,再集勇士十数人,持锅等打得响的器具,并由一人手持双菜刀,立于一圆砧旁准备敲打。他们埋伏于一桥下,该处为年兽必经之地。

当年兽出现时,众勇士一涌而出,击打乐器发出锵锵及咚咚之声,如雷贯耳。年兽见了,觉得惊骇而落荒而逃,从此销声匿迹,不复出现。为了庆祝驱赶年兽成功及纪念纸扎兽头的功劳,村民便于春节将它拿出来舞动。有的人更建议把它命名为舞狮:因为狮是兽中之王,勇猛的代表,吉祥的象征。有的也称为舞圣头、舞瑞头。

乡民除了在新年期间舞狮,也在神诞或庆典上表演,以增加热闹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