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文化五个遵循?

出国旅游网 2023-03-27 19:02 编辑:admin 269阅读

君子文化五个遵循?

一、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君子的行事原则,是去行道,是为了救天下苍生,为更多人担当,不是“修得屠龙术,货与帝王家”,去换取自己的富贵。

这里的“君”,可以是上级、客户、合作伙伴,君子以道事君,“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你用我,我就行道于天下,不用我,马上止住,我一身本事卷而藏之,转身就走。

二、尽己之心,大道直行

孟子讲:“尽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这里的“尽”,是完全、充满。尽心,就是一切答案都在自己心里找。只要尽心,就能找到良知良能,找到自己的天性、本性,而找到自己的本性,就可以知天命了。

真诚直抵人心。我常常讲,“把心都掏出来了”、“心里始终装有别人”,就是尽心的至高境界。

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之所以能“坦荡自在”,并一以贯之,是因为:

1、循理而行。君子总是站在规律上说话,做的都是理所当然之事,就没有什么好揪心的;

2、安己份,守己责。君子总是按照定位来要求自己、修正自己,实至名归,父亲像父亲,母亲像母亲,子女像子女,校长像校长,教师像教师,能守得住,就没有什么好揪心的了;

3、 务求当下。西方战略学家有言:“战略不是研究我们未来做什么,而是研究我们今天做什么才有未来。”我们操心明天怎么办太多了,今天的事儿却没好好干,不必老想做不寻常的事,要知道,不寻常的事,是在寻常的事上,付出不寻常的努力得到的。君子只关注手头上的事,所以没有什么可揪心的了;

4、无我。志向和使命感是坦荡安心的根本。只有那种敬畏天命的人才能算得上君子。而君子敬畏天命,一心在天命上,就不去纠结自己了,就放下自我了,就没有私欲了,不攀比了。把“无我”证悟到,知行合一,就没有什么可揪心的了;

5、反求诸己。君子在行有不得时,总是反求诸己,不怨天,不尤人,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还有什么好揪心的呢?

四、必有事焉,勿忘勿助。

王阳明讲,“必有事焉,勿忘勿助”,这句话,可谓震烁古今。

时时刻刻都不要忘了自己是做什么的,每时、每刻、每事,都只管按既定的方针、原则去做,日日不断,水滴石穿,不去管什么时候有效果,集义而生,勿预期其效,“勿助”,就是坚决不做拔苗 助长的事情。

这是达道,是铁律,是本末先后之根本顺序,不可违逆,一旦离了这个道,可能很快会翻车。

五、执两用中,中道而行。

早在《尚书》中就有“允执厥中”一说,此说被视为上古圣王的传心之法。

“允执厥中”,虽是四字,其实是一,即一个“中”字。那么如何“执中”呢?这便成为中国文化的不传之秘。

孔子讲,“叩其两端而竭焉”,直到子思在《中庸》里,点出了端倪:“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简言之,就是“执两用中”。

比如,临事时,把一件事的最坏的一端认识清楚,并接受它,然后把最好的一端也认识清楚,从最坏的一端出发,往好的一端去努力,结果是什么,你都能接受、心生喜悦,因为,一定比最坏的要好许多。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列宁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列宁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Владимир И льич Ленин,1870―1924) 马克思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生于俄国辛比尔斯克(今称乌里扬诺夫斯克),他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革命实践,建立俄国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1917年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实现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列宁在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反动派和形形 *** 机会主义斗争中,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他的著作已编成《列宁全集》。

列宁也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在对文学事业的领导实践中,对一系列文艺问题都有重大的理论建树。如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关于批判继承文学遗产,文学与革命事业的关系,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等。1905年,列宁针对当时资产阶级文人鼓吹的所谓“不要功利主义”、 “为艺术而艺术”等反动思潮,发表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 (原译《党的组织与党的文学》)第一次明确了文艺和事业的关系,强调了文艺是事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指出了“为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服务的文艺的根本方向。在这个前提下,列宁肯定了“必须绝对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保证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和艺术风格的独创性。

列宁还高度评价和深刻分析了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艺术成就和创作活动,1908―1911年间,列宁写下了一系列光辉篇章: 《列・尼・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转变没有开始吗?》、《列・尼・托尔斯泰》、 《列・尼・托尔斯泰和现代工人运动》、 《托尔斯泰和无产阶级斗争》、《“保留”的英雄们》、《列・尼・托尔斯泰和他的时代》等,揭穿了资产阶级文人企图利用托尔斯泰八十寿辰和他的逝世之际,蓄意歪曲、诬蔑托尔斯泰的欺骗性和反动性,从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者对待这位伟大艺术家的历史地位,他的作品和世界观中的矛盾及其时代,阶级根源的科学论断,同时也批判了托尔斯泰主义在俄国革命发展中的反动性,指明了无产阶级对托尔斯泰思想文化遗产应当采取的态度,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等命题,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列宁也极端爱护和关怀无产阶级的艺术家,他给予高尔基以高度评价,说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同时对他的思想的动摇和软弱作了深刻的分析和严肃的批评。在列宁给高尔基的书信中,着重强调了作家与政治,作家与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指出作家要投身工农群众的斗争生活,以发现新事物。

1913年,列宁写下了《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一文,批判所谓“民族文化”的口号的资产阶级实质,确立了无产阶级对待民族文化理论的纲领。列宁指出: “每一个现代民族中,都有两个民族。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肯定了只有劳动群众的文化和受它影响的进步文化,才是真正的民族文化,才是无产阶级所要批判继承的优秀文化遗产。列宁关于“两种民族文化”的区分,为我们正确理解文化传统和如何接受文化遗产奠定了理论基础。1920年,列宁在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发表的《青年团的任务》的演说,和为无产阶级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起草的决议草案《论无产阶级文化》,着重阐述了建设无产阶级文化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关系。认为无产阶级文化是全部人类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了解改造旧文化是建设新文化的必要前提,批判继承是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根本态度。

列宁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家,也是极富见地的艺术欣赏家。他对西欧古典美学和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家的理论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对世界杰出艺术作品尤其俄国优秀古典、现代的作家作品都有浓厚的兴趣。因此,除了单篇文章外,大量的书信、日记和其它文章中,到处都闪烁着列宁文艺思想的熠熠光辉。列宁对文艺事业的领导,对文艺问题的探讨和阐述,贯穿于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一生,实践性,战斗性和理论性的高度融合是其鲜明特色。列宁的文艺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宝库,对斯大林, *** 的文艺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今天的文艺仍然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