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关系

出国旅游网 2023-02-04 03:09 编辑:admin 265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  、民主  、文明、和谐,倡导自由  、  平等、  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阐述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层次,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营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延续。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种时间的“积累”,是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语言习惯和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也有责任通过“引导”而移风易俗。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渐渐积淀成一种“集体人格”。当文化――沉淀为集体人格,它也就凝聚成了民族的灵魂。文化有好有坏,我们正是要在新时代建设的道路上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延续。爱和善超越一切,又能把一切激活。如果以爱和善良为目标,那么,文化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全都会因为这个隐藏的光源,而晶莹剔透。

这就是优秀传统文化,这便是是核心价值观的来源之一,一定意义上说,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两者状态不同,传统文化是历史文化,核心价值观是活态的,活态文化具有更大的现实影响力,只有它优秀的部分才可能进入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沃土,离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核心价值观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知其可也。如爱国,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全体中国人自古以来一直恪守的价值原则,中国历史上不乏关于爱国主义的经典著述和伟大实践。又如富强,其价值追求的核心是民富国强,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自庶民而至天子的持续向往和不懈追求。在中国古人看来,民富则国强乃治国之道: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再如和谐,历来是儒、道、佛等各家各派广为推崇的价值观。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和母体语义“仁”,即“爱人”,以及由“仁”推衍和分解出来的孝、忠、悌、恕、义、信等具体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都可以在内容和话语形式上直接为核心价值观之和谐原则传承。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证了“诚信”的重要性。《孟子・离娄下》中讲:“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指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孟子・公孙丑上》中讲:“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指要待人善良、乐于助人。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核心价值观有关公民层面的论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上存在着诸多矛盾与问题,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乎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切身利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反映的民族精神、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在当今仍有借鉴价值意义。由于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因此在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里它都具有归结性的意义。“一个社会不管发达和不发达,表面上看起来是经济形态,实际上都是文化心态”;“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文化”;只有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融合,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