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和风水是否应该作为文化看待并保护?

出国旅游网 2023-03-07 05:04 编辑:admin 71阅读

一、中医和风水是否应该作为文化看待并保护?

我是支持风水申遗的。风水是中国文化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性质跟中医很相似,有些人很相信,有些人很反对。

当然,如果用科学来定义风水,我认为也是不准确的,把它像中医一样理解为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国粹比较好。

风水能体现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和审美观念。比如,我们到一个地方,看到一些原始村落,虽然它破败,可给人的感觉却是很美。而现代城市中的钢筋大楼,却丑陋不堪。我觉得那种依山面水而建的小村庄和房子,特别符合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生态观念。

再拿风水中一个最基本的模型来说,好的风水地要求背靠山、前面有水,左右也有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左青龙、右白虎,然后背后还有个比较高的主山,前面有一个案山。

山是什么,山是河的分水岭。在山尾建房子、村落,一般正好处于两条河的交汇处。两河相汇的地方,通常会有平原或者三角洲。河沙淤积后,冲出来的平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非常适宜人类居住。

近几百年来,西方科学,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中占据了上风,以至于全世界形成了一边倒的格局,虽然空调、汽车等高科技都是西方国家造出来的,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对西方科学深信不疑。

随着西方科学霸主地位的瓦解与反思,以及多元文化的繁荣,已经有很多人认识到了风水的正名作用。

人们觉得风水不可信主要存在于阴宅,选一个好的阴宅,就能护佑后代子孙甚至家族兴旺,这是不可能的。

另外,还有一些江湖术士混迹于风水行当中,以至于研究者良莠不齐、泥沙俱下,败坏了风水的名声。

如果用科学来定义风水,我认为也是不准确的,把它像中医一样理解为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国粹比较好。

如果用科学来定义风水,我认为也是不准确的,把它像中医一样理解为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国粹比较好。

应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风水是中国文化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性质跟中医很相似。

我是支持风水申遗的。它的性质跟中医很相似,有些人很反对。

二、我们要像保护什么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的继承和创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涵,对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绿色根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国作为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环境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高消耗、高污染的模式是行不通的,资源环境的压力不可承受。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超越。

三、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规划思路

根据湖北省政府下发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一是在后现代理论指导下确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跨越式发展的整体战略。强化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度的激励与约束,保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既展示出后现代的核心理念,又借助于后现代视野来扬弃以工业化为基础的传统现代化的局限,借鉴并超越世界上先发国家的历史经验,避免现代化进程对资源环境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破坏性影响,实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是创新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投融资体制和利益机制。根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欠发达而生态文化资源赋存的初始条件,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升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产力形态。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完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经济空间布局,打造“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产品集成―产业集聚―综合效益”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形成支撑内生增长方式的原动力。在实施步骤上突出“交通先行”战略和“一江两山”(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重点,整合提升利用资源,形成新的发展机遇,实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与武汉城市圈、长江经济带呼应互动的“两圈一带”区域发展新格局。 根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基本原则为:

1、统筹规划,有序发展;

2、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3、改革体制,创新机制;

4、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5、资源共享,开放合作;

6、保护优先,和谐发展。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来召开了多次高规格现场会和工作会,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做了重要讲话,主要精神如下:

2009年7月9日至10日,在宜昌召开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省委书记罗清泉指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要培育品牌、发展主体、强化基础、创新机制。他强调,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定要加强领导。各市州(林区)及省直相关部门的领导要拿在手上,亲自动手,下重手抓。要有专门的班子抓,要加强工作协调和联动。

常务副省长、省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宪生大会发言,要求正确处理好5个方面的关系,即规划与落实的关系、省与市州(林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突出旅游特色与促进全面发展的关系。他部署当前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颁布“一总三专”规划,全面推进规划实施;强化目标责任,着力推进12大工程建设;尽快出台扶持政策,改善和优化圈域发展环境;扩大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融资平台,完善投融资运营体系;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2010年6月21日至23日,在宜昌市、神农架林区、十堰市沿线,召开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工作现场会”。会上,罗清泉说,一年多时间以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各项工作开展井然有序,各项建设和发展取得突出成绩,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9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实现生产总值4980亿元,同比增长14.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2010年前5个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工业增长31.2%,城镇以上的投资增长41.5%,高于全省5-6个百分点。

省长李鸿忠因为防汛工作,在现场会上做了书面发言,他说,当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和发展面临一系列重要战略机遇。全省要更新发展理念,从省级层面规划统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交通、生态环保、文化旅游,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由单纯的旅游圈建设成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示范区。

2010年8月11日至12日,就是前不久,在宜昌召开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现场会”,常务副省长李宪生部署:做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培育市场主体的基础性工作;通过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引导市场主体有序参与,创造拓展市场主体发展的招商引资平台和融资渠道;策划打造十大核心景区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建立完善项目库并推进项目与市场主体对接。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的关系,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与当地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总体规划与具体实施的关系,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关系;做强做大旅游龙头企业与培育中小企业的关系。对于中小企业,他要求体现“专、精、特、新”这四个字。 概括起来说,规划工作全面完成,配套政策和跟进措施稳步实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市场主体培育发展迅速。

关于规划,在宏观层面,形成了省“一总三专” + 市州林区“一总三案”规划体系。

在中观层面,编制了《湖北省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总体规划》,该规划在2009年9月30日湖北省政府召开的专题会议审定并下发实施。对武汉-武当山-神农架-宜昌-武汉沿线1139公里打造景观廊道,让游客实现边旅边游、旅就是游的享受。“生态景观工程”核心内容是“两段两区十村落”:

“两段”:武神生态公路(G209)房县城关至房县银坪乡龙洞沟,路段全长64.3公里;宜神生态公路(S312)夷陵区姜家湾(K11)至雾渡河集镇桥头(K58),路段全长47公里。

“两区”:改造汉十公路孝感服务区、武当山服务区。

“十村落”:打造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10个景观段各1个特色村落,分别为丘陵田园风格的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街办车站村,重丘山林风光的随州市随县均川镇松树垭村,岗地田园风光的襄阳市襄城区张湾镇张家湾村,山林水库风光的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元和观村,低山林地风光的房县土城镇塘梗村,高山原始森林风光的神农架林区木鱼镇三堆河村,低山河谷风光的兴山县水月寺镇杉树坪,重丘风光的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赵家湾村,水乡田园风光的荆州市沙市区观音档镇丫角村,平原田园风光的仙桃市沙嘴街办叶家河村。

已实施完成一期工程。 造景5万余亩,改造特色民居4411户,竖立旅游交通标牌227块,还有山体水体和村庄环境整治及相应的环保工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建设项目,这是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交通先行决策的具体措施。2008年首战全长225.1公里武神生态公路改造,经过两年多的奋斗,从武当山到神农架由原来的6小时车程缩短到4小时,又将沿途打造为植树造景生机盎然,旅游标识标牌清晰明丽,特色民居改造鳞次栉比古色古香。全长173公里的宜巴高速公路2009年开工,将一线穿珠串起三峡画廊,昭君故里和神农雄峰,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随岳、十房、武荆等高速公路和一大批景区道路、三峡翻坝公路、宜昌―十堰等铁路工程、神农架机场、王昭君码头等“铁水公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建设,如火如荼,有的已经建成投运。据统计,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公路总里程已达123685公里,占全省的62.7%,其中高速路达1662公里,占全省的50.6%。根据审议通过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布局为六大综合运输通道、八大综合交通枢纽和一大综合交通信息系统。到2020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综合交通将形成“一线穿珠、路景相融、便捷舒适”的特色旅游交通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交通圈;“内畅外联、辐射全国、换乘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集约高效、安全优质、文明规范”的现代交通服务网络,交通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先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据统计,圈域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幅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达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旅游产业高位增长。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5841万人(次),同比增长20.5%;实现旅游总收入338.7亿元,同比增长31.4%。2010年“五一”及暑假期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主要景区景点接待旅游人数成爆发式增长。武当山、神农架、宜昌三峡人家及白果树瀑布、恩施腾龙洞等景点景区接待旅游人数、旅游收入都比2009年同期增长50%左右,有的甚至翻番。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先期启动的12大重点工程,总投资达1222亿元,其中,2009年湖北省政府专项投资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8.5亿元,撬动倍数达6倍多。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工程、武神生态公路等“铁公机”交通项目、十堰武当山太极湖景区项目、随州炎帝神农故里景区项目、宜昌嫘祖、屈原和王昭君故里景区及清江北纬30度岛之世外桃源项目、神农架整合行政资源和市场资源一体化运作的神旅集团公司重大项目、襄阳古隆中景区、习家池汉代私家园林等项目、恩施大峡谷等项目,洪湖岸边是家乡、乌林高端温泉等项目、荆门长寿之乡旅居项目、圈域7个旅游名镇、62个旅游名村等一系列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打造了《荆州风》、《三峡风情》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艺作品,成功举办了两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十堰国际武当武术节、宜昌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文化论坛、襄阳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有影响的节会活动,尤其是由湖北省牵头申报的“中国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已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靓丽的文化名片。(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组织机构保障和政策措施 湖北省政府成立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领导小组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办公室,鄂西圈办机构编制和人员已于2009年9月中旬全部到位。

湖北省鄂西圈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的责任分工方案》。湖北省政府已经颁布《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办法》。《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产业优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后续政策已经起草完成,正在广泛征求意见,拟经过省政府常务会议陆续审定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