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广大群众形成了哪些观念

出国旅游网 2023-07-20 17:58 编辑:admin 174阅读

一、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广大群众形成了哪些观念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重视安全,消除隐患

主动安全

希望能够帮到你了

二、安全原理 什么是安全文化,它有哪几个层次?

安全是从人身心需要的角度提出的,是针对人以及与人的身心直接或间接的相关事物而言。然而,安全不能被人直接感知,能被人直接感知的是危险、风险、事故、灾害、损失、伤害等。 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主要包括安全观念、行为安全、系统安全、工艺安全等。安全文化主要适用于高技术含量、高风险操作型企业,在能源、电力、化工等行业内重要性尤为突出。 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需要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企业全员的具体工作中,通过培育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在企业内部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最终实现持续改善安全业绩、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目标。 安全文化是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自然的、人为的或天灾人祸的);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安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别,但从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来看,安全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仍属于“安全教养”、“安全修养”或“安全素质”的范畴。也就是说,安全文化主要是通过“文之教化”的作用,将人培养成具有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安全情感、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表现的人。 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人们通过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安全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这就是被一部分人认为的安全文化的本质。

三、大学生如何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1、培养和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忧患意识和气节意识。 维护国家安全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协作,而不仅仅是国家安全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责任。正因为如此,为提升全社会的国家安全意识,也需要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国家安全意识。

2、积极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 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坚定不移地在党的领导下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的宝贵时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正确认识宗教信仰自由,提升自身的辨别能力。

3、正确认识新形势和新特点 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使其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条件下隐蔽斗争的新形势和新特点,自觉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各种渗透活动。大学生也应当积极了解时政新闻,做到对国家政治形势的了解。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实践中增强爱国主义观念,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切身利益,维护国家安全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同时也是每个公民所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

5、认真学习关于国家安全的相关法律。 大学生应清醒的认识到在我国国家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来自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同时还应该认真学习有关法律,尤其是《国家安全法》,遵守其相关规定,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用实际行动自觉的维护国家的安全。 来源:人民网-认清国家安全形势树立国家安全观念

四、文化安全有多重要

企业安全文化顾名思义是指企业(或行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企业安全进取精神: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而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和条件、防灾避难应急的安全设备和措施等企业安全生产的形象;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等种种企业安全物质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之总和。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安全文化的主要分支。它既然包括保护职工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即无损、无害、不伤、不亡的物质条件和作业环境,也包括职工对安全的意识、信念、价值观、经营思想、道德规范、企业安全激励精制安全的精神因素。一般认为,企业安全文化也是多后的复合体,由安全生产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组成。当今的企业安全文化以人为本的“安乐性管理”为中心,以职工安全文化素质为基础所形成的群体和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即生产与人的价值在安全取向上的统一),表现在职工中的激励安全生产和敬业精神。建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惜生命,文明生产”、“保护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安全文化氛围是企业安全的文化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企业安全文化也是广施仁爱,尊重人权,保护人的安全与健康的高雅文化。

要使企业职工建立起自保互爱互救、心和人安,以企业为家,以企业安全为荣的企业形象和风貌,要在职工的心灵深处树立起安全、高效的个人和群体的共同奋斗意识,当今最根本的方法和途径就是通过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安全文化教育。根据企业的特点、安全管理的经验,以建立保护职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条件,依靠先进的安全科技和现代安全防灾的风险控制方法,以新的安全生产营运机制,发展生产,提高效益,实现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

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加速安全科学技术进步,努力发展安全科学技术,充分发展安全科技的第一生产力作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保护生产力,建立安全科技业,发展和繁荣安全文化事业;

(2)加强安全与减灾法制建设,在全国、全社会强化安全意识,树立全民安全文明道德、规范公众的行为风尚,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高于一切的自觉行动准则;

(3)倡导和发展安全文化,加速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的,人人都学会自救、互救并具有保护公众和国家安全的预警和应急能力,以减少意外事故和灾害速来的巨大损失;

(4)把“尊重人民、爱护人民、善待生命、珍惜人生、防灾避难、保护人民的身心安全与健康”作为从事一切活动的指导方针,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安平、国家稳定的重要方针;

(5)国家应加大对安全文化公益事业(包括安全科技、教育、宣传、社团、慈善公益等)的投入,促进、扶植、兴办安全文化生产,使人民更加健康、长寿、幸福;

(6)加强安全与灾害的综合管理,树立“共建安全文化”观点,联合一切安全与减灾的社会力量,发挥安全科学技术及减灾、环保等学科渗透及交叉的优势,通过国家实行全面综合管理,以科技进步、全民参与、政府决策来实现“共建安全文化”,形成最科学、最广泛的安全与减灾统一行动的体制。

要完成以上主要目标必须通过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才能达到目的,这一绝妙的途径就是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传媒手段,大力弘扬、倡导、繁荣安全文化,达到启发人、影响人、教育人、造就人的效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科教兴国”的根本保障。开展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主要途径为:

(1)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科普知识,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

(2)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着眼于幼儿、中、小学生,放眼于下一世纪人民的教育;

(3)安全文化宣教重点要以安全生产为基础,注意扩大对非生产性(生活、生存领域)安全的宣教。

(4)充分应用和推广高等院校的人才和科研院所的安全科技成果,宣传和丰富安全文化,宣传安全科技是第一生产,推动安全科技事业的发展;

(5)创办大众安全文化刊物和编写各种简易宣教安全知识读本,传播安全文化;

(6)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音像、文艺、美术、歌曲、雕刻等传媒方式,开展全民性的安全文化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重视宣传的质量和效果;

(7)充分利用全国安全生产周活动以及各地区、各单位开展的安全日、安全月、无事故年纪念等活动,开展安全文化教育;

(8)创建安全与减灾工程学院,统一教材和教育大纲;沟通安全与减灾工程技术职称认证和评审渠道;培养安全与减灾工程技术高级人才。

国家文化安全包含着三个维度,即内外关系维度、新旧关系维度、同异关系维度。这三个维度构成了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三种不同的解读路径,展现出了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三种基本冲突模式。这三种冲突在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中往往是共时性地交织出现。因而,在分析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时,我们不能偏重于其中任何一种维度,必须整体、系统地运用这三个维度,科学、全面地认识国家文化安全。

内外关系维度,即从文化主体的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中把握国家文化安全,将国家文化安全看成国家主体内部文化与外部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以及文化主权的独立与维护。在全球化趋势下,世界是开放的,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性流动为文化的交流与竞争提供了载体、工具和渠道,国际间文化交流越来越便捷,文化的闭关自守,小国寡民的状态已很难在当今时代出现。外来文化与内部文化必然要相遇、交流与碰撞。在内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就存在本国文化主权的保护问题。外来文化作为一种他者文化,有着自身的传统习俗、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它的传入会使国内的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影响到国内文化的独立和完整。邓小平在对外开放初期就强调,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进行分析和鉴别,“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然而苏东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方“和平演变”影响。外来文化冲击苏东国家的思想根基,改变了这些国家文化的性质,使资本主义思想占据了主导。冷战结束之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间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军事、政治、经济等“硬实力”的竞争,而更多包含了文化、外交等软实力的竞争。“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已经成为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重要内容,成为实现政府国际战略意图的重要手段。美国《政策评论》就曾宣称:“美国文化软实力是美国主宰世界的最深广的力量源泉。”文化手段已经成为美国增加其国际影响力,扩张霸权的重要渗透工具。在此种背景下,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对外交往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维护本国文化安全。例如法国就在其贸易进口中提出了“文化例外”原则,对本国文化实施特殊保护政策和制度,澳大利亚政府则严格规定了外来影视节目的播出数量,加拿大政府专门颁布了C-55法案限制外国期刊发展。在世界经济普遍联系的现实下,文化主体面对外来文化的危险,一般都会进行收敛性的防御,主观地减少与外来文化的联系与交流,防范外来文化对本国文化基础的解构。

新旧关系维度,即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上把握国家文化安全,将国家文化安全看成本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传承与创新的冲突。从国家文化安全的概念中可知,国家文化安全的威胁并不是只来自于外部,自身文化内部依然存在危险因素。“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自身文化如果不能实现很好的转型与创新,必然会在文化内部形成威胁文化发展的腐朽落后因素。但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裂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因此,对新的文化因素怎样吸收,对旧的文化传统怎样取舍就形成了文化的安全问题。完全抛弃文化传统,吸收新的文化因素,必然会对文化的民族特质造成损害;但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完全拒绝文化发展中得新因素,不依据实践环境的变化对文化进行调整,则必然会在世界竞争中落后,使民族文化处于不安全的状态。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关于中国文化出路和发展形成数次论争,也形成了两种主张,即鼓吹 “全盘西化”的文化激进主义和盲目自信的文化保守主义。文化是人们实践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历史的、连续的过程。必须在既有传统基础上进行文化传承、变革和创新,才能真正保证文化的安全。在当前文化安全态势中,文化弱势主体要深刻认识自身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避免形成文化激进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文化发展趋向,努力建构现代社会的理性主义文化模式,实现本国文化安全转型。

同异关系维度,即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上把握国家文化安全,把国家文化安全看成文化的民族特性与文化的世界共性之间的冲突。所谓文化的民族性,是指反映民族精神、民族特性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理想人格、国民品性、伦理情趣等思想文化的本质特征。文化的民族性有着无法替代、独一无二的特征。一种文化如果丧失了民族特性,也就丧失了生命力。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在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烈的整合现象。正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描述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影响中所指出的那样“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文化的“整合”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在这种“整合”趋势中各国家产生了认同还是认异的的矛盾,国家文化也在这种矛盾张力中出现了不安全。因为在“整合”趋势中,每种民族文化都担忧自身文化的特性流失,尤其是弱势文化主体必须时刻防范强势文化主体将其文化树立为世界普世文化,让文化的世界性等同于文化的唯一性,使世界文化的整合趋势成为“同质化”趋势。其实,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关系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任何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民族文化中蕴涵着世界文化,世界文化不能脱离具体的民族文化,当前的世界是一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在各国的文化发展中,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的问题将会更为明显,世界各国也开始重视这一问题。联合国发布2004 年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的主题便是“当今多样化世界里的文化自由”。中国政府的领导人近年来一直在国际社会上呼吁维护世界多样性,坚持对话和交流,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利益是主体的客观需求的体现。“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问题是各种复杂人类活动的终极动因,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目标导向的作用,统摄着现实社会全局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抓住一切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本原则。正如恩格斯所说:“革命的开始和进行将是为了利益,而不是为了原则,只有利益能够发展成为原则。”在民族国家为主体的世界体系里,国家利益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依据,也是国家一切行为的根本动因。国家利益因其需求的不同和多样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军事利益等等。在国家利益范畴内,国家文化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延伸,是国家利益的文化存在形态,是最高形式的文化利益。作为一种间接的、深层的、隐约的、曲折的利益表达,文化利益对获取、占有、支配、享用和保障其他形式的利益具有深刻的影响,对国家民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化利益的实现可以满足国家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可以继承民族传统、培育时代精神、巩固主流价值,维护文化主权,增强文化软实力,最终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等等。文化利益关系政权的兴亡更替,民族的前途命运,人民的安危祸福,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没有文化利益的国家利益不仅不完整,而且难以长久。对文化利益的侵蚀是一种更为致命、更为危险和更为关键性的安全威胁。因此,国家文化安全的本质就在于维护国家文化利益,确保国家文化利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