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铜奔马的艺术价值?

出国旅游网 2023-08-04 04:23 编辑:admin 297阅读

东汉铜奔马的艺术价值?

高34.5厘米,1969年出土,为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此物已成为中国经典青铜艺术、动物雕塑艺术的 象征 。铜奔马长45厘米,宽10厘米,高34.5厘米,制作于东汉时期。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它是东汉时期雕塑艺术的精品,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成就,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骏马在中国古代是作战、运输和通讯中最为迅速有效的工具,强大的骑兵也曾经是汉朝反击匈奴入侵,保持北部地区安定必不可少的战具,所以汉人对马的喜爱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他们把骏马看做是民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因此,大量骏马的形象出现于汉朝雕塑和工艺作品中,其中最令人赞叹的就是这件举世闻名的铜奔马。

铜马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马蹄轻捷,三足腾空,奔驰向前。艺术家巧妙地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闪电般的刹那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时代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

骏马体型的每一部分都非常完美而匀称,姿态动感强烈,同时保持着精确的平衡,雕塑的重心显然经过了极其周密的计算。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作为具有三维空间的圆雕作品能取得如此非凡的艺术效果,足见作者想象力之卓越、构思之新颖以及铜铸工艺运用之巧妙。铜奔马是汉代艺术家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稀世之宝。

汉三阙详细资料大全

汉三阙,又称东汉三阙,即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腹地及周围。

汉三阙是一种特殊的石雕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国家级礼制建筑遗存,是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

2010年8月1日,包括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汉三阙 别称 :东汉三阙 开凿时代 :东汉 构成 :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 类别 :石雕艺术 保护等级 :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状态 :不向游客开放 文物简介,文物构成,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建筑艺术,开放程度, 文物简介 阙,是中国古代一种标志性的礼制建筑,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礼制思想。 东汉三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国家级礼制建筑遗存,是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嵩山东汉三阙,世界闻名,国之无双,历史学家为之惊喜,文物学家为之骄傲,金石学家倍加推崇,考古学家奉若珍宝,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汉三阙,始建于东汉,是中国1961年3月公布的首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太室阙是中国古建筑国家级文物类1号保护单位,少室阙、启母阙编号分别是2号和3号文物保护单位,足见国家对其保护的重视。专家建议,由于东汉三阙年代久远,属于濒危稀缺文物,应把学术研究放在首位,尽快结束目前的半开放状态,将其封闭保护起来。 2010年8月1日,坐落在嵩山腹地及周围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滚汪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文物构成 太室阙 太室阙是中岳庙前的神道阙,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阙高3.92米,分东西两阙,间距6.75米。太室阙是古代祭祀太室山神的重要实物见证。由太室阙和中岳大滑仔庙构成的礼制建筑群,整体历史价值无与伦比。2010年8月1日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包括太室阙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8处11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太室阙 太室阙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每阙又分正阙和子阙。阙顶用石块雕成“四阿”顶(庑殿顶),阙身四面用减地平雕的让历技法,浮雕有百戏、狩猎、斗鸡、铺首衔环等浅浮雕图案60余幅。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庙阙之一,对研究我国汉代建筑史、绘画艺术史具有很高的价值。 少室阙 少室阙为汉代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始建于东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前后,少室山庙又称少室祠、少姨庙。少室阙以青色块石垒砌,建筑构造和太室阙大致相同。阙通高3.75米,两阙间距7.60米。 少室阙 少室阙阙身分别浮雕狐逐兔、赛马、蹴鞠、兽斗、铺首衔环以及山水图案60余幅,反映了我国汉代的民俗风情。特别是蹴鞠图,为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我国提供了有利的实物佐证。是研究汉代建设史、雕刻绘画艺术史的实物史料,也是中国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之一,它与太室、启母阙合称为“嵩山汉三阙”。 启母阙 启母阙位于登封市区北部太室路中段北侧、万岁峰下,是东汉时期人们为纪念大禹之妻,启的母亲而建在启母庙前的神道阙。 启母阙 启母阙铭前十二行为题名,后二十四行为四言颂辞和仿楚辞体裁的赋,铭文记述了鲧、禹治理洪水情况以及汉朝的圣德等内容。除铭文外阙身还有浮雕图案60余幅,其中女子蹴鞠图曾在1990年北京举办的亚运会上展览,是现代足球运动的先祖。 建筑艺术 所谓阙,就是建筑在城门、墓门、宫门、庙门前的两个相峙对称的建筑物,古时“缺”和“阙”通用,两阙之间没有横额,作为道路使用。据《诗经》记载,这种建筑物早在周代就有,阙的用途主要表示大门,它是象征性的大门,城阙可以登临辽望,察看敌情,宫阙和城阙因建置在交通要道上,悬挂布告、法令,昭示国人。庙阙也叫神道阙。 太室阙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建于东汉时期,阙身四面雕有人物、动物、建筑物等50余幅画,形态生动,线条流畅。另有隶篆铭文,是研究我国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书法雕刻艺术中的珍品。 少室阙在登封市区西6000米处的少室山下,阙上铭文叙述了大禹在古时治理洪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启母阙在万岁峰下,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在阙的东北面,耸立著一块几丈高的石头,名为“启母石”。相传大禹治水之事感动上苍,玉皇大帝施展法术,让禹成为一个开山凿渠的大力士。 开放程度 鉴于东汉三阙的重要性和目前中国石质文物保护面临的新压力,专家建议对东汉三阙实行封闭管理,待文物监测、恒温保护等技术手段完备时再对外开放。随意的强光拍照、抚摸,盲目的打拓片,甚至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都会对石质文物造成损害。2011年8月,东汉三阙已启动了保护工程建设,处于保护状态,不向游人开放。

汉三阙是中国汉代宫殿建筑遗迹之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南部的西峡县王岗山,是东汉董卓之乱后建造的新宫殿。三阙中的“中阙”为最大处,殿宇高约24米,宽52米,尘册深48米,是一座木结构的殿宇建筑。由于历史上多次兴废,目前只剩下宏伟壮观的石基和少量建筑遗迹。以下是汉三阙详细大全:1. 建造时间:公元184年至189年,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后建造。2. 位置:河南省南阳市西南部的西峡县王岗山。3. 建筑面积:占地面积近1.3万平方米。4. 建筑结构:三座石阙和平台,是木结构建筑。5. 中阙:高约24米,宽52米,深48米。是三阙中最大的一座,为正殿。6. 左右两侧阙:高约20米,宽约27米,为副殿。7. 建筑风格:汉代宫殿建筑风格,兼收并蓄了前代建筑风格。8. 汉三阙历史:曾先后被兴建、毁坏、重建过多次,宋代后被废弃而逐渐荒废。9. 文州圆化价值:是国建筑史上极具历史意义、风格独特的古建筑,也是享有盛誉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遗产之一。10. 现状:经过多派迹宏次保护修复,目前仅剩下宏伟壮观的石基和少量建筑遗迹。2009年,汉三阙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