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焦山有什么著名的传说
1.荷叶山(焦山来历传说之一)
2.三诏不起(焦山来历传说之二)
3.大字之祖《瘗鹤铭》
4.焦山静室十三房
详细见参考资料
二、关于焦山的神话传说有那些?
焦山《瘗鹤铭》 镇江焦山上的《瘗鹤铭》举世皆知,古今闻名。传说这个碑上的字是我国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写的,它和陕西的石门铭一起被称为全国的两大名碑。宋代的文人黄庭坚说碑上的字是大字之祖。 相传,有一年春天,老树抽芽,百花吐艳,王羲之出门有事,路过镇江,登上焦山游览。他在焦山南麓一座小庵里,看到有一对仙鹤,嘴尖颈细,眼蓝顶红,扇动双翅,迈开长腿,显出冲霄凌云的姿态,心里非常喜欢。王羲之看呆了,随着仙鹤的舞姿,手指不停地划来划去,嘴里喃喃地说:要是写字个个都像这样灵活,那就好了。 当家和尚看到王羲之这副模样也呆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檀越莫非喜欢这对仙鹤吗? 哦!喜欢,喜欢,喜欢得很咧!王羲之一惊,好象从梦中醒过来一样,不知大法师肯卖吗? 当家和尚答道:既然檀越喜爱,我就卖给你吧。 那太好了!王羲之爱鹤心切,笑着说:不过我现在不能带走,等我办完事回来,再带它们,现在还要你费心照管。 你放心吧!当家和尚点点头。 过了几个月,王羲之办完事回来得知仙鹤已死,并葬后山。王羲之挥动羊毫写下了《瘗鹤铭》三个大字和一百多字碑文,倾吐了王羲之对死去仙鹤的思念。那碑上的书法真是神来之笔,近看字字笔势开张,远看个个像仙鹤翩翩飞舞。从此,这座无名的小山就有了名字,叫做鹤山。 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天夜晚,矗立在鹤山的石碑,受到雷的轰击,掉进长江中。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有一年冬季,水落石出,这块碑竟露出头来。碑上的字迹模糊,很难辨认,有的字几乎边一点痕迹也没有了。来看碑的,人人摇头叹息。就把这块碑改叫雷轰石,又叫无字碑。 不久,又是一个风雨交加、雷声轰鸣的夜晚,忽然飞来一群仙鹤,停在无字碑上,抖动着被雨淋湿的翅膀。渐渐地,渐渐地,仙鹤不见了。第二天,风停雨止,游人上山游览,惊奇地发现这块无字碑不仅有了字,而且字字清晰,仍然是疏密相间,变化万千,遒劲有力,神采飞扬。于是,人们传开了,说这是仙字,是仙鹤变的,字体和原来的一模一样。 直到现在,还有从江里捞出来的王块残石,被连成整块,嵌在焦山的宝墨轩里的正中墙上,几个潇洒纵横、浑厚奇妙的大字,每天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书法爱好者和兴致勃勃的游客。 镇江三千年历史文化 东泠泉 在大雄宝殿西侧原海云堂的天井里,有一口井,叫东泠泉。相传是焦光炼丹取水之处,又称炼丹井。其实这里本不是一个泉,而是焦山和尚模仿金山中泠泉开凿的一口井。因焦山在金山之东,故称为“东泠泉”。过去金、焦二山和尚常常相互争胜,彼此模仿,金山寺有个苏东坡玉带,焦山寺也弄来一条杨一清玉带;焦山有个吸江亭,金山也仿造一个吞海亭。东泠泉的开凿正是他们竞相争胜的结果。 要查询想要的资料必须抓住这个资料的关键字,这样就方便查找了。
三、镇江焦山公园的历史军事地位
焦山屹立于大江之中,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唐代润州刺史和镇江节度史韩混,曾造楼船和战舰30余艘,配备海军官兵5000多人在大江上操练。南宋德柘元年二月,元军攻占镇江后,宋代杭元将领张世杰在同年七月,率领大批军舰与元朝水师决战于焦山,呈现出“焦圃险要屯包港,宋代兴亡战夹滩”的壮烈搏斗。南宋抗金英雄韩世忠曾率领官兵数千人,驻扎焦山反击金兵之事,已成为历史佳话,英风干载,流传后世。明正德四年(1519年)七月十六日,直隶右都御史史丛兰因江西宁王反叛,亲自率领江淮一带水兵,在焦山江面进行操演。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七月,英帝发动了扬子江侵略战役,英军舰侵入长江时,曾遭到副都统海龄率领镇守焦山的青州兵和旗兵数千人,英勇抵抗和沉重打击英军,在近代反帝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四、镇江焦山公园的简介
焦山之所以享誉中外,其一是因为焦山耸峙于江心,犹为“中流砥柱”、“镇江之石”,气势磅礴;加上山寺隐约,林木苍翠,水域广阔,环境幽美,宛若人间仙岛在水中缥缈。其次由于焦山藏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著名的古迹,摩崖石刻于世皆知,碑林墨宝之多,仅次于古都西安碑林,为江南第一大碑林。其中被称为“碑中之王”的《痤鹤铭》碑为稀世之宝。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极富有珍贵史料及书法艺术价值,故有“书法山”之称。其三是焦山多禅寺精舍亭台楼阁。寺庵有定慧寺、别峰庵、自然庵、玉峰庵、香林庵、海云庵等十多个庵寺。郑板桥有诗云“静室焦山十五家,家家有竹有篱笆……”每个寺庙都有名僧,能诗词歌赋,善琴棋书画,清代禅僧几谷,六静和尚是著名的画家,鹤州是拓碑能手,都曾享名一时。郑板桥、柳亚子、康有为等人,曾在焦山攻读。焦山还办过佛学院,慕名来此朝佛受戒的学徒很多,因此,焦山有“文化山”之喻。
五、崂山的历史和说明简练
崂山,位于青岛市东部,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主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32.7米,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地处北纬36°10′,东经120°37′,海拔1132.7米,峰顶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为崂山的主峰。
“劳山”最早出自《诗经》“山川悠远,维其劳矣”、 《诗经·小雅·鱼藻之什》郑笺云:“劳劳,广阔”。但对“劳山”的解释也不尽一致。一说该山雄险陡峭,上下行走,非常辛劳,故称“劳山”。二说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考证,秦始皇到崂山时,劳民伤财,因此称为“劳山”。 《后汉书·逄萌传》、《魏书·释老志》、《魏书·高祖纪》、南朝梁弘景《名医别录》、唐《元和郡县志》、《齐乘》、清《一统志》沿用“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