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作文素材
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翘街
1986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正式提出保护历史街区的概念:“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这主要是针对当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的不足和面对旧城改建新高潮而正式提出的。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历史文化名城概念及其保护内容不清晰。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是“保护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这个标准明显的弊端就是重个体传统遗产保护,轻城市整体文化环境保护;二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没有明确的界定,造成保护规划实施、管理和资金保障上诸多不便;三是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由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条件与现代化生活的要求相差甚远,面对大规模旧城改造的冲击,名城保护工作更为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许多名城整体保不住,常常只成为“名城”招牌,并且许多历史文化街区被“建设性消失”,历史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专项规划,建立健全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长效机制,把制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规划融入到全市(县)新的发展战略中,构建政府主导、专家参与、公众支持、社会协同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体系。
历史文化街区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其承载的历史信息和人文情感是不可重建的,应致力于完善其基础设施,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文化活力,在不损害历史建筑外部立面的基础上对内部设施予以升级,并且,结合各市(县)环境整治工程,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周边环境优化,加强公共服务,使历史文化街区成为文化底蕴深厚、居民安居乐业的文明街区。
要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将那些宝贵的不可复制的历史资源,统一利用开办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增强广大市民对家乡历史的了解。
同时,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建筑大都具有美学价值,要将这些历史文化街区建筑融入到城市开发建设中,以提升城市的品位和价值,实现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大力发展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资源,打造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品牌;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大力开发各地区“民族风情游”“古建筑风貌游”等旅游项目,作为我国“民族旅游”“生态旅游”的'重要补充,进一步繁荣各地区旅游市场。
另外,要培育专业化的修缮施工队伍,建立健全各市(县)文化街区专业修缮施工队伍。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维护和修缮工作,必须是由文物部门认定的、具备专业资质的建筑单位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也应由具备专业能力和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
北京首推旧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评估
规划方案完成之后,是否按照步骤在推进?旧城被保护时,老百姓是否重新找到了生活氛围?记者昨日从市规划委了解到,关于旧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的评估工作将陆续开展,首批会在鲜鱼口、大栅栏、什刹海和南锣鼓巷四个街区开始试点。而这种在旧城历史文化街区开展保护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在国内尚属首次。
据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2年本市批复《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以来,北京一直在陆续编制、完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这些都成为旧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
之所以选择鲜鱼口、大栅栏、什刹海和南锣鼓巷作为试点,是因为这4片保护街区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并均匀分布于东西二城。而且按照旧城划分,什刹海和南锣鼓巷位于内城,而鲜鱼口、大栅栏则位于外城。
“我们让原来4个街区的规划师分别深入其他街区,交互检查这些规划的落地情况,并找到问题,查明原因,据此判断是规划需要修改,还是在执行力度、维护上需要加强。同时摸索出规划评估工作的方法和标准,为今后全面开展历史文化街区评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关负责人解释称。
据了解,本市33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案将陆续被“回头看”,评审专家们会按照每年10个左右的速度,针对街区中新出现的情况做出新的指导方针和评估数据。
据了解,评估的内容中包括是否设立了专门保护管理机构,是否设立专项资金,是否有社会资本参与其中等问题,也包括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是否都已经划定等方面。同时,评估内容要求中还提出了“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机制如何”、“是否保存了完整的街巷肌理”等问题,甚至包括街区、胡同内的居民收入是否因此改观,以及街区内的民俗活动是否延续等具体内容。
“当初做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案时,我们还不敢想玉河的盖板能够掀开,但现在已经掀开了,就要根据新情况对保护方案进行调整;最初做什刹海保护方案时,也没有想到设计游览三轮车的集结和集散区域。这些实际情况,都会促使保护方案进一步完善。”相关负责人说。
河北省历史街区和建筑
1.急求历史街区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区别,非常重要,需要有权威文献论 【历史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是: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叫“历史地段”。
好似区别不大,这两个词汇在中国【历史街区】是【历史文化街区】的前身。后者相对完善且受法定保护。
2.什么历史街区 保存历史街区、保护历史街区
初次提出“历史街区”的概念,是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在雅典通过的《雅典宪章》:“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1987年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华盛顿通过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提出“历史城区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不论大小,包括城市、镇、历史中心区和居住区,也包括其自然和人造的环境。……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还列举了历史街区中应该保护的内容是:地段和街道的格局和空间形式;建筑物和绿化、旷地的空间关系;历史性建筑的内外面貌,包括体量、形式、建筑风格、材料、建筑装饰等地段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与自然和人工环境的关系;地段的历史功能和作用。
我国正式提“历史街区”的概念,是在1986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其基础是此前由建设部于1985年提出(设立)的“历史性传统街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等也予以保护,核定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2002年10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将历史街区列入不可移动文物范畴,具体规定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并报国务院备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
3.城市建筑历史街区怎样有效保护利用 一、历史街区的内涵与产生背景 (一)历史街区的内涵 我国于1986年正式推出“历史街区”的概念。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历史街区的定义还有一定分歧。从文化价值看,历史街区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价值,是城市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城市发展的历史,传承了城市的文脉,延续着真实的城市生活。
从经济价值看,历史街区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只有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互配合,理顺供求关系,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其经济价值。 (二)保护利用历史街区产生的背景 保护利用历史街区与城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初期,一般表现为简单化、限制性保护。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结构需要大规模调整,这就势必带来旧城区大规模的拆迁和新建,历史街区及街区内的历史建筑不可避免的面临被破坏和拆除的危险。
当经济继续发展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历史街区在城市经济发展中不一定要遭遇被拆除的命运,相反它还可以通过自身更新,获得新的活力,并与城市发展和谐共存,由此产生了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 二、国内城市历史街区保护利用情况 (一)上海石库门“新天地”项目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该项目是新、旧街区互动开发的典型案例。
由于大片保留了里弄格局,并且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保留了和修复了石库门建筑的外观立面,细部和里弄空间的尺度,并对建筑内部进行较大改造,使其适应了现代办公、商业、居住、餐饮和娱乐等现代生活形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切实拉动周边地价上涨,获得了始料未及的巨大成功,成为历史街区更新的成功样板。 但是,“新天地”项目的成功也付出了高昂的改造成本,原住民的大量迁出与过度的商业和旅游开发,破坏了该街区的原有风貌。
(二)上海民间自发的旧建筑改造与利用 旧建筑改造和利用在上海非常多见,一般分为自用型改造利用和经营型改造利用。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旧建筑进行商业经营,但其局限性显而易见,如:法律空缺、技术支持和管理监督缺少、基础设施不配套存在安全隐患等。
国内还有北京大栅栏、杭州武林路、成都武侯祠-锦里等历史街区保护利用项目。整体来看,这些历史街区在保护和利用过程中,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如规划设计不合理、利益主体关系难以协调、保护利用资金不足等,这些问题都反映出城市发展中各方利益调整的要求。
三、有效保护利用城市历史街区的建议 (一)政府牵头做好历史街区的功能定位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政府应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划分商务办公、餐饮住宿、旅游购物以及文化创意等功能区域,制定容积率等详细指标,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开发。 要注意避免采取迁出所有原住居民的措施,可针对不同区域适当降低居民密度。
对于有较大保护价值的文物建筑可迁出全部居民,作为公共物品,实行博物馆式保护利用。对损坏严重,影响街区整体建筑风格的建筑,应予以拆除。
通过规划引导相关资本和人才集中于各自的功能区域,形成聚集效应,以带动辅助性产业和周边经济发展,提高土地和资本的利用率,增加劳动力就业,形成有特色的,而非千篇一律的历史街区,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全民参与”保证资金充足 完全靠政府投资完成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是不切实际的。
政府只有做好规划设计和土地利用,制定各种有利于历史街区发展的政策措施,调节社会各方利益需求,引导参与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并有目的地投入专项财政资金,增加社会各方的信心,为这项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集团作为市场投资的主体,争取政府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将充足的资金投入到这一稀缺资源上,在保护历史街区,传承城市历史脉络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既能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也为城市历史的延续,做出造福后代的贡献。
在这样的氛围中,个人投资者投资意愿增强,将资金投入到散片非重点的旧建筑的保护利用中,既能获得经济回报,又对城市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提供必要的资金补充。 (三)对于已经保护利用好的历史街区加强管理 政府可以成立历史街区管委会,向街区内提供公共服务,以保证街区内的正常秩序。
管理和监督在街区内从事经济活动的商家积极配合街区各项工作,以维护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引导留在街区的原住居民,在享受街区提供的公共服务同时,自觉维护街区环境,为延续城市历史脉络做出贡献。
四、结束语 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进程紧密联系,细致分析,科学规划,才能使历史街区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得到最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