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属于阴历的还是阳历的?

出国旅游网 2023-04-06 01:56 编辑:admin 244阅读

一、我国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属于阴历的还是阳历的?

听我说,

我国日历中的公历属于 阳历,

我国日历中的农历属于 阴历。

二、为什么中国传统节日采用阴历,而24节气采用公历?古代就有公历计时吗?

阴历其实是太阳历和月球历的混合历法,月份是月球历,按照月相变化定的,二十四节气则是太阳历,根据太阳角度定的,所以跟公历基本一致,因为公历是太阳历。

记得采纳啊

三、清明节是什么时候,他为什么按阳历算的?

中国农历是阴阳结合历,一月按月亮的一个朔望算,节气则按太阳的位置算,古代人把地球围绕太阳扫过15度弧设立一个节气,24个节气刚好360度,就是一圈,并把太阳在最高的那一天规定为夏至,最低的那一天规定为东至,昼夜相等的那一天分别为春分和秋分,雨水所在的那个朔望的上朔(初一)定为春节。由于地球围绕太阳一圈是365天左右,所以一个节气间隔大概15~16天,每个农历月应该有两个节气,如果哪个月有节没有气,就在后面再闰一个月。因为节气与太阳有关系,所以节气与阳历基本吻合,但经常会差一两天,如清明,有时是4月5号,有时是4月4号。农历与罗马历大概19年重复重合一次。如果你注意观察日历,你会发现节气是精确到某天的某时某刻的,所以,中国农历要比罗马历先进,且没有误差。中国古代人用浑天仪,日晷罗盘判断节气在哪天,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可见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四、为什么二十四节气在公历都很准呢

中国农历使用的是阴阳历,而24节气正是阳历的部分,而格里历就是阳历.

五、二十四节气是以阴历定的还是以阳历定的?

肯定是阳历的。虽然我们老祖宗常用的历法是阴历,虽然二十四节气也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但这的的确确是属于阳历的,别的不说,单看每个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几乎是固定的,而在阴历中却可以在一个月的范围内浮动变化。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所以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