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围绕太阳公转1周,每23小时56分4秒还要自转1次。由于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
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是指已经到达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2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称为春分和秋分;春分和秋分是指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的白昼和黑夜一样长。这样,一年就可以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划为4段。如将每段再分6小段,每小段约15天左右,全年就可分为24小段,于是就产生了二十四个节气。
节气不是依据立法而定的,节气是古人对太阳运动相对于地球总结是将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等分为24分,反映的是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
古人用的二十四节气和今天我们用的并无差别,古人也非常清楚24节气的原理,以及他和阴历不符合这个现象,因此过去的历史上会专门标注经过测算的节气。这也是为什么过去黄历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没有隶书,农民自己很难推算节气。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传统的农历并不懂等同于阴历,而是阴阳混合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