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建筑设计师

出国旅游网 2023-07-10 14:24 编辑:admin 232阅读

一、芬兰建筑设计师

作品特点:

阿尔主要的创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他认为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的精神要求。阿尔托的创作范围广泛,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到市政中心设计,从民用建筑到工业建筑,从室内装修到家具和灯具以及日用工艺品的设计,无所不包。简洁、实用是芬兰设计的特点,构思奇巧是芬兰设计的精髓。芬兰人特别擅长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设计目的。Alvar Aalto开辟了家具设计的新道路,在30年代创立了"可弯曲木材"技术,将桦树巧妙地模压成流畅的曲线。阿尔托将多层单板胶合起来,然后模压成胶合板,这些实验创造了当时最具创新的椅子。

二、芬兰建筑大师

大教堂是赫尔辛基最著名的建筑,位于议会广场,是一座路德派教堂。赫尔辛基大教堂建于1852年,结构精美,气宇非凡,堪称芬兰建筑艺术上的精华

三、芬兰有名建筑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芬兰就极富远见地着力开发电子通讯产业,为信息产业全面发展进而跻身世界信息科技最前沿奠定了基础。软件产业是芬兰重点发展的另一领域,国际上著名的开放式计算机操作系统Linux就诞生在芬兰。

现代生物技术也是芬重点发展的高科技领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芬兰就加强了对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投入。目前,芬兰建立了十多个以大学为母体的高水平的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在转基因植物、生物制药、生物医学、食品添加剂、工业用酶、实验室工具酶及环保用生物降解制品等技术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芬兰清洁技术领域涵盖了约2000家企业,芬兰一些企业已经在能源效率、清洁工业生产过程、生物质能等方面成为了全球领跑者,并且在分析及自动化、可再生能源、废弃物处理、水和废水处理、减排等领域具有绝对实力.

为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芬兰在巩固森林及木材加工、金属及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努力寻找和开发新兴支柱产业,以科技导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芬兰支柱产业普遍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产业间的交叉、渗透容易形成优势合力,使产业在相互支撑中既可满足对方技术需求,又可增强彼此保持优势地位的能力,还可在产业的接合部不断衍生出新技术领域甚至新兴产业。在这一方面最为典型的实例是,芬运用电子信息、生物化学、机械制造、建筑与建筑材料等许多产业的最新科技,在森林遥感与监测、纸浆生产与造纸、森林工程机

械设备、新型木质建材与建筑等技术领域连续不断地开发世界最新技术和产品,成功地维护了森林工业的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地位。

芬兰重视国际科技合作,特别是1995年加入欧盟后,通过欧盟技术项目、尤里卡计划(EUREKA)、经合组织(OECD)能源机构、欧洲科技研究领域合作(COST)、欧洲空间研究机构(ESA)以及北欧合作等多种渠道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引进最新科技成果,提高自身科技水平,并帮助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寻找国际合作机会和伙伴。1986年芬兰和中国就在科技领域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主要涉及了纳米技术,信息通讯技术和环境技术等领域。

四、芬兰民居建筑

位于欧洲北部。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海岸线长110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与东部有高地,其余大部分地区为丘陵和平原。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冬季-14℃-3℃,夏季13℃-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冬季寒冷,仅南部较温和。从南至北,1月平均气温约-4--16℃;7月气温16-13℃。年降水量约400-600毫米(三分之一为霰和雪)。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71%,以松和云杉为主。水力资源丰富。有铜、锌、金、铬、钴、钛、钒等矿藏。芬兰最早的居民为拉普人,故芬兰又称拉普兰,以后芬兰人迁入,建立了芬兰大公国。十二世纪后半期被瑞典统治。1809年俄瑞战争后并入帝俄,成为大公国。1917年12月芬兰共和国宣布独立。芬兰严峻的气候条件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使芬兰人形成了极富北欧特色的民族性格和文化。芬兰人性格内敛,行事低调,但实际上内心充满民族自豪感,在全球化的今天并不随波逐流,而是坚定的维护着自己的传统文化。  芬兰有很多著名的艺术家:伟大的音乐家西贝柳斯开创了民族音乐的新纪元,被誉为芬兰民族音乐之父;语言学家伦洛特搜集编撰的充满传奇色彩的民族史诗《卡勒瓦拉》成为世界文学史中最伟大的史诗之一;著名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以充满芬兰本土传统浪漫风格的设计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潮流中独树一帜。芬兰还有一批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尤为特别的是,芬兰极具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设计风格使许多几十年前的工艺品和建筑物在现代人眼中仍是新颖别致、富有想象力的杰作。出自芬兰设计大师之手的作品大都以简洁实用的设计风格、优质的材料和精美的做工而享誉世界。  芬兰还是圣诞老人的故乡。1927年芬兰的儿童故事大王玛尔库斯在电台讲故事时说,圣诞老人和两万头驯鹿一起就住在芬兰和苏联分界的拉普兰省“耳朵山”上,正是因为有“耳朵”,圣诞老人才能在北极听到世界上所有孩子的心声。他的这种颇有感染力的浪漫推理获得了世人认可,从此,故事中的“耳朵山”就成了圣诞老人的故乡。在每年的平安夜孩子们在睡觉前将长筒袜挂在壁炉旁,然后带着热切的期盼进入梦乡,圣诞老人晚上就会乘着驯鹿拉的雪橇,把圣诞礼物从壁炉烟囱中分发到孩子们的长筒袜里。  除了艺术,芬兰人还发明了桑拿浴,号称芬兰的国粹。芬兰谚语说:先建桑拿,再搭房屋。桑拿(Sauna)是为数不多的进入世界语言范畴的芬兰词汇之一。芬兰桑拿室一定完全用木材建造,其中一定包括蒸汽房、洗澡间和更衣室。芬兰全国有不同大小桑拿上百万间,平均每三个人就拥有一间桑拿房,密度是全球之冠。对到芬兰旅游的人来说,如果没有洗过桑拿,就等于没到过芬兰。

五、芬兰建筑设计大师

隈研吾1954年出生于大阪。他的父亲是商人,但对设计和建筑很感兴趣,经常带他去日本各地参观建筑。

1964年,日本奥运会时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了代代木国立体育馆,隈研吾被它的魅力吸引,萌生了当建筑师的念头。

隈研吾成为建筑师的过程顺风顺水,1979年,他从东京大学建筑系硕士毕业,1985年,他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进修,第二年回国。1990年,他创立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

1991年,隈研吾为马自达汽车公司设计M2项目,其破格特色令人侧目。他被建筑评论界贬为“是向都市恐怖主义的倾斜”。这可以说是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前建筑师追求标新立异的最疯狂表现。因为这个建筑,他被“逐出”东京建筑圈,12年间没接到一个东京的工程项目。

在这期间,隈研吾慢慢深入接触各种自然的材料、各地的建筑传统以及工艺,也做了很多尝试。当地的工匠教晓了他如何利用自然中的材料。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学到了传统建筑的伟大之处。

隈研吾曾获得日本、意大利、芬兰等国建筑奖,1998年起受聘为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

六、芬兰的建筑家叫什么

1.王澍,活跃在中国建筑第一线的当代著名建筑师,2012年2月27日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个中国人。2013年入选美国《时代》杂志,受聘哈佛大学丹下健三荣誉教授,2011年获法国科学院建筑学院金奖。这位中国当代建筑师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等职。其经典建筑设计有南京华侨大厦、南京三合宅、宁波美术馆等。

2.崔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当代建筑大师,2006年获得梁思成建筑奖,2007年获得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截至2014年6月,崔恺先后主持设计完成了包括拉萨火车站、首都博物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3号院、安阳殷墟博物馆等在内的各类项目一百余项,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提出了立足本土的设计观念,是Maigoo网编最喜欢的一位中国当代建筑师。

3.崔彤,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多次在重大的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奖,如全球华人十大青年建筑师奖、国家优秀设计金奖等,并应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讲演,多次参加国内重大项目的评审。经典建筑设计有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并凭此荣获国家最高建筑荣誉----鲁班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当代建筑大师。

4.周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当代著名建筑师,2016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现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应与周边环境相融,一直是这位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所坚持的建筑观,其作品提倡建造逻辑的合理严谨,认为这是建筑高质量完成的保证,同时希望建造成本相对简约。其经典建筑设计有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厦门工学院等。

5.张轲,中国当代建筑大师张轲曾于2017年获得芬兰阿尔瓦·阿尔托奖,这是50年来第一位中国建筑师获奖。此前还获得过阿卡汗建筑奖、国际石造建筑奖等。这位中国当代建筑师毕业于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其建筑设计范围广阔,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经典代表作品有苏州园博会主展馆、北京胡同更新系列项目、中国美院肖峰艺术馆等。

6.马岩松,中国当代建筑大师马岩松曾于2014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2014世界青年领袖”,2010年被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授予RIBA国际名誉会员。马岩松主持设计了一系列经典的标志性建筑及艺术作品,包括卢卡斯叙事。

七、芬兰的建筑家有哪些

芬兰泰克诺斯涂料是一线品牌。泰克诺斯(Tikkurila)成立于1862年,是全球领先的油漆和涂料品牌之一,总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产品行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品牌专注于生产高品质的油漆和涂料,以其环保、耐久和稳定的品质而闻名。泰克诺斯涂料在国内市场销售多年,其产品涵盖了内外墙涂料、防水涂料、木器涂料、地坪涂料等多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好评。其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在国内油漆行业中享有很高声誉,被视为高端涂料品牌之一。

八、芬兰的建筑家是谁

1、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1951年生于西班牙巴伦西亚市,先后在巴伦西亚建筑学院和瑞士联邦工业学院就读,并在苏黎世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卡拉特拉瓦的重要贡献在于他所提出的当代设计思维与实践的模式。他的作品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开阔、更深刻,让我们更多地理解我们的世界。他的作品在解决工程问题的同时也塑造了形态特征,这就是:自由曲线的流动、组织构成的形式及结构自身的逻辑。而运动贯穿了这样的结构形态,它不仅体现在整个结构构成上,也潜移默化于每个细节中。

 2、贝聿铭

贝聿铭,男,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获奖情况: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3、安东尼奥·高迪

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1852年6月25日—1926年6月10日),出生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设计过很多作品,主要有古埃尔公园、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圣家族教堂等。高迪一生的作品中,有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7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4、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2016年3月31日逝世,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扎哈·哈迪德的作品中包括米兰的170米玻璃塔,蒙彼利埃摩天大厦以及迪拜舞蹈大厦(DANCING TOWERS)。扎哈在中国的第一个作品是广州大剧院 ,北京银河SOHO建筑群、南京青奥中心、和香港理工大学建筑楼等也都出自她手。

5、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是功能主义建筑的泰斗,被称为“功能主义之父”。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原名Maria Ludwig Michael)、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6、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筑师。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以自学方式学习建筑,1969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1997年担任东京大学教授。作品有“住吉长屋”、“万博会日本政府馆”、“光之教会”等。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7、阿尔瓦·阿尔托

阿尔瓦·阿尔托(1898-1976)是芬兰现代建筑师,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同时也是一位设计大师及艺术家。1947年阿尔瓦·阿尔托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名誉美术博士学位,1955年阿尔瓦·阿尔托当选芬兰科学院院士。1957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1963年阿尔瓦·阿尔托获美国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

8、伦佐·皮亚诺

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1937年9月14日-)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建筑师。1998年第二十届普利兹克奖得主。因对热那亚古城保护的贡献,他亦获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他出生于热那亚,目前仍生活并工作于这一古城。他受教并于其后执教于米兰理工大学(Politecnico di Milano)。1965年-1970年,他为路易斯·康和Makowsky工作。1971年-1977年,他与理查德·罗杰斯共事,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为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1977)。2013年被意大利总统乔治·纳波利塔诺任命为终身参议员。

9、奥斯卡·尼迈耶

奥斯卡·尼迈耶,全名奥斯卡·比贝罗·德阿美达·尼迈耶·索阿雷斯·菲荷(葡萄牙语:Oscar Ribeiro de Almeida Niemeyer Soares Filho),巴西建筑师,拉丁美洲现代主义建筑的倡导者,被誉为“建筑界的毕加索”。他的作品多达数百个,遍布全球十几个国家。他曾在1946年至1949年作为巴西代表、与中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等共同组成负责设计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的十人规划小组,并曾在1956年至1961年担任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的总设计师。巴西利亚被誉为城市规划史上的一座丰碑,于1987年被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历史最短的“世界遗产”。1988年尼迈耶被授予普利茨克建筑奖。

10、诺曼·福斯特

诺曼·福斯特建筑学学士(曼彻斯特大学),建筑学硕士(耶鲁大学),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国际上最杰出的建筑大师之一,被誉为“高技派”的代表人物,第21届普利兹克建筑大奖得主。诺曼·福斯特特别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存在,而不是互相抵触,强调要从过去的文化形态中吸取教训,提倡那些适合人类生活形态需要的建筑方式。一生的荣誉很多,作品很多。

11、弗兰克·盖里

弗兰克·盖里(Frank Owen Gehry)1929年2月28日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7岁后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成为当代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师,以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般外观的建筑而著称。他现在归化于美国籍,并且生活在洛杉矶,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有名的建筑教授。盖里的设计风格源自于晚期现代主义(late modernism),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位于西班牙毕尔巴鄂,有着钛金属屋顶的毕尔巴鄂古根汉美术馆(Museo Guggenheim Bilbao)。

12、雷姆·库哈斯

雷姆·库哈斯(荷兰语:Rem Koolhaas),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荷兰建筑师,OMA的首席设计师,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早年曾做过记者和电影剧本撰稿人。1975年,库哈斯与艾利娅·曾格荷里斯、扎哈·哈迪德一道,在伦敦创立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后来OMA的总部迁往鹿特丹。2000年库哈斯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奖。中央电视台的新大楼便是由他所设计。

13、瓦尔特·伯利·格里芬

瓦尔特·伯利·格里芬(walter Burle Griffin )(1876-1937)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在格里芬的景观设计理念和手法中,自然是占支配性地位的,他认为自然最主要的语言是几何形式。因此,在他的设计中,建筑与场地的关系遵从建筑的序列。这体现在他的景观设计作品中,“自然主义”与“规则式”综合在一起,非常典型。

14、路易斯·沙利文

路易斯·沙利文,出生于波士顿·是第一批设计摩天大楼的美国建筑师之一。在美国现代建筑革新中起过重要作用。强调功能对建筑的重要性。主要作品有圣路易斯的温莱特大厦(1890)及芝加哥施莱辛格与迈耶百货公司大厦(1899)。沙利文是有机建筑(Organische Architektur)的一位中心人物。

15、约翰·伍重

约翰・伍重(JornUtzon),1918年出生于丹麦,建筑师,参与了悉尼歌剧院等著名建筑。约翰・伍重是一位建筑师。他扎根于历史,触角遍及马亚、中国、日本、伊斯兰的文化,以及其他很多的背景,包括他自己的斯坎德纳亚人的遗传。他把那些古代的传统与自己和谐的修养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艺术化的建筑感觉,以及和场所状况相联系的有机建筑的自然本能。

九、芬兰著名建筑师

悉尼歌剧院始建于1959年,竣工在1973年,其中经历了14年的时间。也许没有人知道,当今的这个设计在初选的时候已被大多数的评为枪毙,后来只是由于评选专家之一的埃洛·沙里宁坚持要看到所有的方案,它才被从废纸堆中重新翻出。

这个别具创意的方案在那个芬兰籍美国建筑师的举荐和说服下,最终得到了认可,才使我们今天能够看到这座独一无二的雕塑样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