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展望:国际性和中国特色(转自景观中国)
作者:(德)安琪施托克曼 (德)史戴芬让傅 刘辉/翻译
园林设计在中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之一,现代景观设计仍然在传统的范例和国际的范例之间探寻其自己的风格。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所做的项目展示了当代的、同时又是自己的设计语言。
中国以其古老的画意园林艺术而著称,它们看起来像散点透视的中国画,象征着自然和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中国是世界上的第四大国,以大量的文化景观而闻名,经过数个世纪,逐渐演进土地的使用方式适应其不同的自然条件和气候区域。关于自然循环和把人类融入在这循环之中的广泛知识,也流入了景观的设计之中。历史学家们也同意,从长远的角度看,不断地清洁、修梯田、翻转土壤、种植和灌溉等,对他们的生存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远远比其他国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要深远得多。
建筑行业正在蓬勃发展,摩天大厦、时尚的居住区、软件工业园和商业区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正是当代城市的发展趋势,景观设计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变化,令人头晕目眩的速度使得一切都有可能,但是这同时也增加了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随着收入的增长、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环境和休闲的重要性,对城市空间的组织形式和设计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在当代城市的发展趋势与丰厚的历史渊源之间,摆在中国景观设计师面前的选择是什么?这些选择又怎样反映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师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对许多访问中国的外国人来说,这里的文化景观的多样性就像一个大花园中镶嵌着堤坝、梯田和原野一样。这与埃及人大不一样,他们居住在沙漠边缘,他们设计的园林所用的理性,如同他们的果园或者麦田一样。然而,中国人从来不会在园林中复制他们的这种文化景观。在传统的中国园林设计中,不是用人工的理性和几何方式来创造景观,而是用他们所熟悉的自然景物来创造一个微缩的自然景观。花园象征着宇宙 ――“一壶天地”(摘引自唐朝618-907年的一个学者的话),因为它有很多的风景元素,例如小溪、山岗、泉水、池塘、岛屿、亭阁、植物和悬崖等)。
直至今天,许多中国设计师仍然在有限的空间里布置许多风景元素,这不仅仅是模仿自然,更重要的是创造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缩影。欧洲传统的大草坪是和自然的新鲜和光明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感觉源于牧羊人的体验,而中国人将草原与北方荒蛮和威胁联系在一起。1920年,一个中国的旅游者认为欧洲园林中广阔的草坪用来饲养奶牛很好,但不适宜陶冶人。然而如今,草坪却是国际化和富贵的象征。乡土植物和自然的生态系统的发展被看作是不文明的,不开化的。直到现在,以华丽的、奢侈的和轴线的语言进行的设计仍然占着统治地位,设计缺少和内容之间的联系,只是将认为代表中国的古塔、象征性的石块以及奇花异卉,与欧洲巴洛克风格的树篱和雕刻元素相结合,用昂贵的时尚的材料,形成一种多彩的风格混合,而这种风格的混合则象征着以经济进步为导向的文化。这种风格的混合是因为甲方的偏见和他们强烈希望表达的东西,例如正在迅速增长的中国中上阶层的品味和他们想在居住环境中显示自己财富的渴望,另外,设计师的教育背景参差不齐也是原因之一。
尽管小规模的园林设计在中国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景观设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规划设计学科才在过去20多年内逐渐形成。在当今的城市膨胀和环境恶化背景下,景观设计学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它不仅提高了景观在城市中的地位,而且在发展关于生态问题、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的思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不能从狭窄的传统的对这个领域的理解中、和有限的古典园林的设计模式中去寻找,也不能从外国的作品中借用。那么中国的景观设计师应该怎样才能满足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化和更加国际化的需求,而同时又有地域性和特色呢?那些年轻的事务所,许多是由留学回国的人员创立,他们对这个领域有新的理解,现代的看法,不同的答案,他们在尝试着给这个领域提出新的推动因素,并且在实践中对现在的发展趋势提出置疑。一位代表性的年轻景观设计师就是俞孔坚。他在浙江省的一个农村里长大,那里有独特的传统的乡村开放空间。他曾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的园林专业,这是中国最大的也是历史最久的风景园林设计学校(1952年建立),之后他在哈佛大学获得了设计学博士学位。1997年回国后,他在北京创立了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现在有约200名设计师,是当今中国最大的私人景观设计单位。
俞孔坚指出,中国目前面临着民族身份危机和人地关系危机。在他发表的文章和书籍中,在他建立的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课程中,以及在他所做的项目中,他正在努力创建一种现代的但又是中国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他也在寻找景观设计与场所精神之间的紧密联系:他正在发展一种源自场地的设计途径,与它的自然背景,历史文脉和当地人的风俗习惯相结合。在阐述设计的过程中,他唤起对足下乡土中国的文化景观和乡土植物的审美意识――这在中国是一个崭新的概念。
在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园的设计中,“土人景观”抓住了农业景观的基本结构特点,用直线形的小路来分隔稻田。这个主题对一个学校的校园来说是非同寻常的,它既可以提供一种生产性的文化景观,而且水稻收割以后还可以作为纪念品出售。斜对角种植的成排的树,小树林以及直线中轴上的行道树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构架,从而把校园分隔成大小不同的空间板块,里面种植寻常的作物和乡土野草。稻田校园的几何形态源于周围的农田的几何肌理。在稻田的基底上,分割出小尺度的树荫广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学习环境。另一个项目是北京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将中心公园区域建成湿地水系统,人行道网络引导人们穿越观赏各种本地水生植物和芦苇,以台阶相连接的高低不同的小径可以通向水位高低不同的区域。
位于台州的永宁公园,以前是永宁江的防洪堤岸,全部都是坚硬冰冷的水泥墙壁,现在却是栽种着当地的芦苇和野草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改造之后,将河漫滩还给了河流,形成自然湿地,进行水土净化。公园里和河流相同的高度上是一个内河湿地系统,这片湿地的形状与在方形种植池中栽种的中国水杉矩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水杉在中国南方的水系景观中非常普遍。公园里格网式分布的小路以及其中的小桥和栈道供游玩者走遍公园的每一个角落。永宁公园另一大非同寻常的特点是公园里的几个多彩的景观盒子,每个方盒子讲述了一个故事,给游玩者提供了一个特殊的休闲场所。
在有关“土人景观”的项目描述中,对中国问题的关注显而易见,包括关心生态环境和自然的动态发展过程,如水位变化,考虑季节变化,促进生态系统发展,栽种和收获等。这些考虑再加上乡土的野生植物的应用和乡土文化景观的借鉴,保留和利用历史上的构筑物和简练的设计语言,使“土人景观”能设计出一个个具有国际性和现代性的、同时拥有中国自己文化个性的优秀作品。
很简单,因为中国的景观是有浓厚的文化底蕴的,中国的景观是很独特的,相对西式就更家要求精工细作了。西方不如我们东方的讲究,出于文化的不同,不能说人家的什么什么不好,那样只能说明这个人思想他局限了,思想太局限的人是不适合从事这类工作的。你只能说我们的具有哪些特色而不能说人家的就不足。艺术这东西本身就没一个通用的参照评分标准,东西方文化差距太大。如果像你们老师那样总想批评下不同文化背景下别人的不足,那他永远也别想走出中国。
还有一点,老兄你句号太…
因为景观学最基本的问题是尊重场地本身的属性,“identity”是很重要的方面。照搬西方的建筑和景观设计,你在中国没有西方的“语境”、“上下文”。
比如很多西方的现代设计看起来很帅的极简其实是有宗教影响的,例如对哥特式古建筑的新思考,把思考的结果通过自己的设计表达出来。
而中国设计师照搬的时候语境全丢了,只有形,而且往往形都搬不好(这个西方搬中国的东西一样,你看英国邱园?还是哪个园里的中国塔我们看起来就很可笑)
很简单,首先因为这里是中国,然后你要符合你老师的要求,再你写个外国好的,对比之后就会觉得说中国不好了。总之就是符合中国人的要求
按要求去做,因为将来雇主会对你提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