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存在哪种特殊地貌?
喀斯特地貌:我国的云贵高原及滇南谷地,古巴、牙买加和越南中北部地区等
我国的云贵高原及滇南谷地,古巴、牙买加和越南中北部地区等雅丹地貌:典型: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罗布泊周围。
流水地貌:典型:黄土高原,陕北,山西,宁夏等地,就是土质疏松,流水侵袭,千沟万壑
冰川地貌:喜马拉雅山脉
什么是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特有的地貌现象。中国现代喀斯特是在燕山运动以后准平原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中国喀斯特的地带性特征: 中国东部喀斯特地貌呈 纬度地带性分布,自南而北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 特和温带喀斯特。中国西部由于受水分的限制或地形的 影响,属干旱地区喀斯特(西北地区)和寒冻高原喀斯 特(青藏高原)。 ①热带喀斯特以峰林―洼地为代表,分布于桂、粤 西、滇东和黔南等地。地下洞穴众多,以溶蚀性拱形洞 穴为主。地下河的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大,故称地下水 系,平均流域面积为160平方公里,最大的地苏地下河流 域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地表发育了众多洼地,峰丛区 域平均每平方公里达2.5个,洼地间距为100~300米,正 地形被分割破碎,呈现峰林一洼地地貌。峰林的坡度很 陡,一般大于45度。峰林又可分为孤峰、疏峰和峰丛等 类型,奇峰异洞是热带喀斯特的典型特征。中国热带海洋的珊湖礁是最年轻的碳酸盐岩,大多 形成于晚更新世和全新世。高出海面仅几米至10余米, 发育了大的洞穴和天生桥、滨岸溶蚀崖及溶沟、石芽等, 构成礁岛的珊瑚礁多溶孔景观。 ②亚热带喀斯特地貌以缓丘―洼地(谷地)为代表, 分布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下河较热带多而短小,平 均流域面积小于60平方公里。洼地较少,每平方公里仅 为1个左右,且从南向北减少,相反,干谷的比例却迅速 增加。正地形不很典型,主要为馒头状丘陵,其坡度一 般为25度左右,洞穴数量较热带大为减少,以溶蚀裂隙 性洞穴居多,溶蚀型拱状洞穴在亚热带喀斯特的南部较 多。 ③温带喀斯特以喀斯特化山地干谷为代表,地下洞 穴虽有发育,一般都为裂隙性洞穴,其规模较小。喀斯 特泉较为突出,一般都有较大的汇水面积和较大的流量, 例如趵突泉和娘子关泉等。这一带中洼地极少,干谷众 多。正地形与普通山地类同,惟山顶有残存的古亚热带 发育的缓丘―洼地和缓丘―干谷等地貌。强烈下切的河 流形成峡谷,局部地区,如拒马河两岸有类峰林地貌。 ④干旱地区喀斯特现象发育微弱,仅在少数灰岩裂 隙中有轻微的溶蚀痕迹,有些裂隙被方解石充填,地下 溶洞极少,已不能构成渗漏和地基不稳的因素。 ⑤寒冻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喀斯特处于冰缘作用 下,冻融风化强烈,喀斯特地貌颇具特色,常见的有冻融 石丘、石墙等,其下部覆盖冰缘作用形成的岩屑坡。山 坡上发育有很浅的岩洞,还可见到一些穿洞。偶见洼地。 喀斯特的开发利用 喀斯特地区地表异常缺水和多 洪灾,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但地下水蕴藏丰富,径流 系数在热带喀斯特区域为50~80%。亚热带喀斯特区域 为30~40%,温带为10~20%。在华北一些石灰岩分布 地区,地下水在山前以泉的方式流出,如北京玉泉山的 泉水、河南辉县的百泉、山西太原的晋祠泉、阳泉的娘 子关泉和济南的趵突泉等。合理开发利用喀斯特泉,对 工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南方多地下河,引喀斯特 泉堵地下河,钻井提水等方法可解决工农业用水。地下 河纵剖面呈阶梯状,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以筑坝发电。 如云南丘北六郎洞水电站,是中国第1座利用地下河的水 电站。湘、 黔也利用这种优越条件建造了多座400千瓦 以上的地下水电站。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洞穴,常造成水 库渗漏,对坝体、交通线和厂矿建筑等构成不稳定的因 素。研究和探测地下洞穴的分布,及时采取措施,是喀斯 特地区建设成功的关键。喀斯特地区有丰富的矿床,例 如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石膏和岩盐等。在喀斯特 剥蚀面上和洼地中沉积有铝土矿,古溶洞和裂罅中沉积 有铅、锌、硫化物、汞等砂矿体,地下溶洞也是富集石 油和天然气的良好场所,华北地区的一些油田就是位于 喀斯特区域。有些溶洞可作地下厂址和地下仓库。 喀斯特发育的多轮回和地带性特点,形成了各 具特色的、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和巧夺天工的洞 穴奇景,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喀斯特地貌是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特有的地貌现象。中国现代喀斯特是在燕山运动以后准平原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中国喀斯特的地带性特征: 中国东部喀斯特地貌呈 纬度地带性分布,自南而北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 特和温带喀斯特。中国西部由于受水分的限制或地形的 影响,属干旱地区喀斯特(西北地区)和寒冻高原喀斯 特(青藏高原)。 ①热带喀斯特以峰林―洼地为代表,分布于桂、粤 西、滇东和黔南等地。地下洞穴众多,以溶蚀性拱形洞 穴为主。地下河的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大,故称地下水 系,平均流域面积为160平方公里,最大的地苏地下河流 域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地表发育了众多洼地,峰丛区 域平均每平方公里达2.5个,洼地间距为100~300米,正 地形被分割破碎,呈现峰林一洼地地貌。峰林的坡度很 陡,一般大于45度。峰林又可分为孤峰、疏峰和峰丛等 类型,奇峰异洞是热带喀斯特的典型特征。中国热带海洋的珊湖礁是最年轻的碳酸盐岩,大多 形成于晚更新世和全新世。高出海面仅几米至10余米, 发育了大的洞穴和天生桥、滨岸溶蚀崖及溶沟、石芽等, 构成礁岛的珊瑚礁多溶孔景观。 ②亚热带喀斯特地貌以缓丘―洼地(谷地)为代表, 分布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下河较热带多而短小,平 均流域面积小于60平方公里。洼地较少,每平方公里仅 为1个左右,且从南向北减少,相反,干谷的比例却迅速 增加。正地形不很典型,主要为馒头状丘陵,其坡度一 般为25度左右,洞穴数量较热带大为减少,以溶蚀裂隙 性洞穴居多,溶蚀型拱状洞穴在亚热带喀斯特的南部较 多。 ③温带喀斯特以喀斯特化山地干谷为代表,地下洞 穴虽有发育,一般都为裂隙性洞穴,其规模较小。喀斯 特泉较为突出,一般都有较大的汇水面积和较大的流量, 例如趵突泉和娘子关泉等。这一带中洼地极少,干谷众 多。正地形与普通山地类同,惟山顶有残存的古亚热带 发育的缓丘―洼地和缓丘―干谷等地貌。强烈下切的河 流形成峡谷,局部地区,如拒马河两岸有类峰林地貌。 ④干旱地区喀斯特现象发育微弱,仅在少数灰岩裂 隙中有轻微的溶蚀痕迹,有些裂隙被方解石充填,地下 溶洞极少,已不能构成渗漏和地基不稳的因素。 ⑤寒冻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喀斯特处于冰缘作用 下,冻融风化强烈,喀斯特地貌颇具特色,常见的有冻融 石丘、石墙等,其下部覆盖冰缘作用形成的岩屑坡。山 坡上发育有很浅的岩洞,还可见到一些穿洞。偶见洼地。 喀斯特的开发利用 喀斯特地区地表异常缺水和多 洪灾,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但地下水蕴藏丰富,径流 系数在热带喀斯特区域为50~80%。亚热带喀斯特区域 为30~40%,温带为10~20%。在华北一些石灰岩分布 地区,地下水在山前以泉的方式流出,如北京玉泉山的 泉水、河南辉县的百泉、山西太原的晋祠泉、阳泉的娘 子关泉和济南的趵突泉等。合理开发利用喀斯特泉,对 工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南方多地下河,引喀斯特 泉堵地下河,钻井提水等方法可解决工农业用水。地下 河纵剖面呈阶梯状,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以筑坝发电。 如云南丘北六郎洞水电站,是中国第1座利用地下河的水 电站。湘、 黔也利用这种优越条件建造了多座400千瓦 以上的地下水电站。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洞穴,常造成水 库渗漏,对坝体、交通线和厂矿建筑等构成不稳定的因 素。研究和探测地下洞穴的分布,及时采取措施,是喀斯 特地区建设成功的关键。喀斯特地区有丰富的矿床,例 如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石膏和岩盐等。在喀斯特 剥蚀面上和洼地中沉积有铝土矿,古溶洞和裂罅中沉积 有铅、锌、硫化物、汞等砂矿体,地下溶洞也是富集石 油和天然气的良好场所,华北地区的一些油田就是位于 喀斯特区域。有些溶洞可作地下厂址和地下仓库。 喀斯特发育的多轮回和地带性特点,形成了各 具特色的、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和巧夺天工的洞 穴奇景,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喀斯特地貌(karstlandform)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从克罗地亚的亚德里亚海海岸向东北进入狄纳拉(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是海拔1500~2000米主要由石灰岩构成的高原。在高原的西部有个叫喀斯特的地区,这里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典型的石灰岩地形,如石芽、落水洞、干谷、溶洞和石灰岩溶洞等。最大的一条溶洞叫做波斯托依那溶洞,长16424米,深入地下达200米,因此,在国际上把石灰岩地形叫做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也叫岩溶地貌。岩溶地貌在我国分布很广,尤其以广西、云南、贵州最典型。
喀斯特地貌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这是一种水与可溶性岩石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的过程。如:CaCO3+CO2+H20―Ca2++2(HC03-)当水处于流动状态,被溶解的CaCO3以Ca22+和HCO3-的状态随水流失,被消耗的CO2不断补充,溶蚀(即反应向右)才能不断进行下去。
水对石灰岩的溶解不断发展,形成许多洞穴。加上地下水的机械侵蚀和洞顶的崩塌,终于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喀斯特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