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塔是哪个民族的建筑物?

出国旅游网 2023-03-13 12:08 编辑:admin 183阅读

云南大理千寻塔崇圣寺千寻塔建于公元九世纪,在大理属南诏国,约当内地唐代中晚期。千寻塔是砖结构密檐塔,檐数多达16层,高58米,是密檐塔中檐数最多者,也是比例最为细高者。塔的造型与唐代其他密檐塔近似,即底层特高,上有多重密檐,全塔中部微凸,上部收分缓和,整体如梭,檐端连成极为柔和的弧线。但千寻塔各层塔檐中部微向下凹,角部微翘;塔底层东为塔门,西开一窗,以上各层依南北、东西方向交错设置券洞和券龛,对于在此以前各密檐塔每层塔身上下直通开券洞的做法有所改进,较有利于抗震,造型上也更有变化。千寻塔东临洱海,西负点苍山,是南诏都城大理的标志性建筑。在千寻塔的西面,南北对称有两座八角平面砖砌密檐式塔,二塔形象和大小相近,高度均约40米,大约建于宋代。三塔峙立,为大理的秀丽湖山增添了不少美色。

千寻塔耸立在云南大理县城西北崇圣寺内。崇圣寺,是国内外闻名的南诏名胜之一,是一座建于六诏时的古刹。现在寺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只有寺前三塔仍巍然屹立。千寻塔在三塔中最大,位于南北两座小塔前方中间,所以又称中塔。塔的全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建于唐代南诏保和年间。塔高69�13米,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楼梯可以供人攀登。通体自上而下有两重塔基和塔身。塔身16层,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龛内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两边龛为窗洞,两级窗洞的方向交替错开,解决了塔内的采光通风问题。塔檐越往上间距越小,自第三、四层起逐层向内收束,最后集束于塔顶。因此塔身的外形轮廓不是僵硬地直线向上,而是微凸,形制与西安小雁塔相同。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鹏鸟,传说用以镇压洱海中的龙妖水怪。塔下有明朝黔国公沐氏楷书“山海大观”四个大字,每字纵横四丈,用文石凿成。塔的底层高约13米。

大塔后面的南北两座小塔,都比千寻塔矮。南小塔高38.25米,北小塔高38.85米,都是实心砖塔。每层分别雕券龛、佛像、莲花等。它们的建筑时代晚于千寻塔,大约在五代时期。

三塔建筑规模宏伟,设计水平高超。虽经一千多年的风雨剥蚀和无数次地震的摇摆,塔基仍很坚固,塔身也未见倾斜。据《南诏野史》记载:塔上有一万一千多尊铜佛,用铜40500斤。明朝正德十年(1515年)五月六日大地震和1925年大地震时,大理城内房屋十有九塌,三塔却安然无恙。1978年政府拨款维修三塔,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千寻塔顶有纯金观音像、金质释迦牟尼坐像等几百尊,及大量珍珠、玛瑙、水晶、珊瑚、绘画等。这些都是研究南诏和大理国经济、文化十分珍贵的文物资料。

云南大理

千寻塔

名称单行: 崇圣寺千寻塔

分类: 佛塔

年代: 唐

位置: 云南大理

特点: 密檐式砖砌佛塔

音乐

音乐

崇圣寺千寻塔

注释

云南大理千寻塔崇圣寺千寻塔建于公元九世纪,在大理属南诏国,约当内地唐代中晚期。千寻塔是砖结构密檐塔,檐数多达16层,高58米,是密檐塔中檐数最多者,也是比例最为细高者。塔的造型与唐代其他密檐塔近似,即底层特高,上有多重密檐,全塔中部微凸,上部收分缓和,整体如梭,檐端连成极为柔和的弧线。但千寻塔各层塔檐中部微向下凹,角部微翘;塔底层东为塔门,西开一窗,以上各层依南北、东西方向交错设置券洞和券龛,对于在此以前各密檐塔每层塔身上下直通开券洞的做法有所改进,较有利于抗震,造型上也更有变化。千寻塔东临洱海,西负点苍山,是南诏都城大理的标志性建筑。在千寻塔的西面,南北对称有两座八角平面砖砌密檐式塔,二塔形象和大小相近,高度均约40米,大约建于宋代。三塔峙立,为大理的秀丽湖山增添了不少美色。

中国佛塔,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崇圣寺内。可能建于9世纪南诏晚期,相当于唐代后期。塔为密檐式,砖建,平面方形。塔下石砌基台低平,沿台边围石栏。台上砖砌须弥座式基座,高约2米。塔底层高13.45米,素洁无饰,仅西面开券门,以上接密檐16层,是中国佛塔层檐最多者。檐均以砖叠涩挑出,檐角微微翘起,檐间部分很短,各面正中开券门或券窗,两侧附壁各砌单层小方塔。塔刹已佚,塔心中空。塔全高达58米,通体刷白。

塔檐最宽处在二、三层,为12.7米,自此向上向下都逐渐收小,全塔体型较瘦高挺拔,轮廓略似菱形,其微凸弧线,颇富韵味,挺拔而不失于匆促,显示了唐代建筑匠师的造型能力。

千寻塔在寺院前(东)部,其后南北两侧各有1座较小的塔,约建于大理国时期,相当于宋代。两塔均砖砌楼阁式,平面八角。以上3塔呈品字形耸立在苍山洱海之间,互相呼应,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见彩图[崇圣寺千寻塔云南大理])。

萧默

是南诏的建筑物。

千寻塔位于云南大理县城西北崇圣寺内。千寻塔是崇圣寺三塔中最大的,位于南北两座小塔前方中间,所以又称中塔。塔的全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建于南诏保和年间(与唐朝同时代)。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楼梯可以供人攀登。通体自上而下有两重塔基和塔身。塔身16层,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龛内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

千寻塔的造型与结构是典型的唐代砖塔;塔上能见的文字资料,除佛教典籍常见的梵文外,基本全部是汉字,其中包括“囗会”字之类唐代武则天所创的字,在大理国时仍继续延用;塔上清理出土的许多文物,如“开元通宝”,铸刻“湖州”、“成都”字样的青铜镜以及瓷器、写经、印章等,都是直接说明与中国内地经济文化密切交往的证据。南诏、大理是以白族、彝族先人为主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然而无论在政治上和经济文化上都保持了与中原的联系,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

千寻塔是隋唐之际,建在云南大理的苍山、洱海之间。属于彝族和白族的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