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定陵发掘全过程?

出国旅游网 2023-02-18 15:49 编辑:admin 101阅读

1956年郭沫若在好友吴晗的建议下,决定挖掘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寻找失传已久的《永乐大典》。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长陵的发掘工作陷入停滞,于是郭沫若向上级提出挖掘定陵的计划,为进一步挖掘长陵做准备。

刚开始的发掘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关于这项建筑的全部资料,并没有流传下来,这无疑就增加了寻找定陵口的难度。

考古专家经过多次勘察,在宝城一处城墙的西南角,发现了一处塌陷的地方,其中还发现了一块儿特殊的石头,上面刻着“隧道门”三个字。

这是否就是长陵地宫的入口呢?

经过专家们的一番研究推测,认为这就是地宫的入口,于是就尝试着在发现地砖的地方进行挖掘工作。

挖了十多天就看见了券门,可是从那以后挖了一个月就再也没有了线索。

后来挖掘过程又持续了几个月,依旧没有发现任何地宫的影子,就在工作人员怀疑,当初的判断是否出现偏差的时候,一块儿石碑的出现,打开了挖掘工作的新局面。

石碑上写着:此石距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

这意味着工作人员的努力没有白费,地宫的入口已经近在眼前。

从发现地宫入口到挖掘地宫,都出现了类似的指路石,这都是为了方便皇帝和皇后,能够顺利合葬而准备的。

按照石碑上记录的距离,还真挖到了一堵又高又宽的石墙,专家判断这堵墙就是石碑上记载的金刚墙了。

从外观上看,这座金刚墙高8.8米,厚1.6米,是由4层石条铺就而成。

而且在金刚墙的中央位置,有个梯形的形状,专家猜测那就是几百年前,万历皇帝下葬的入口了。

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对金刚墙上的券门进行了拆解,搬下来的巨型砖块儿上,都标记上了编号。

很快墙上就打开了一个缺口,由于这是第一次进入皇陵,专家担心其中会隐藏着各种机关暗器,所以在探索的时候就格外小心。

他们选出了一位身强力壮的工作人员,深入探究,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工作人员身上还绑着绳子。

确定了地宫没有任何危险,工作人员就发现了地宫的大门。

如同皇帝生前一般,地宫大门也是气势恢宏,上面的花纹精雕细刻,图腾栩栩如生,每一处地方都在诠释帝王的威严。

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地宫大门,历经上百年完好无损的保存着,此时看来依旧洁白如雪。

定陵挖掘全过程

考古人员正在推开定陵的汉白玉大门,可是刚露出一条门缝,却无论如何也推不动了。

工作人员从门缝中看去,这才发现大门后面被一根自来石给挡住了。

这是古人的一种防盗措施,当墓门关闭的时候,门后的自来石也会跟着移动,直到把大门给彻底顶死。

为了不破坏自来石和墓门,工作人员用绳索绑在木头上,制作了一种叫做“拐钉钥匙”的工具,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随着制作好的套子被缓缓送入墓门,工作人员透过门缝操作,在多人的拉扯下,成功把自来石移到了一边,顺利打开了墓门。

石门上有一根由纯铜打造的横梁,映入眼帘的地宫大殿全部都是由石块儿砌成,被封存了上百年,依旧完好无损。

而地上一排排腐朽的圆柱形木头,是当时运送棺木的最好证明,同时也指明了棺木的存放位置。

头顶上方的拱形顶,是由多块儿条石砌筑而成,保护了地宫上百年没有塌陷。

在中殿前方,摆放着一些瓷器,上面的花纹清晰可辨,如今看来依旧光亮如新,没有丝毫褪色的痕迹。

包围着瓷器的是三个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宝座,中间最大的是皇帝宝座,位列两边的是属于皇后的宝座。

在宝座上还雕刻着九条栩栩如生的龙,这些精美的雕刻都出自民间艺术家之手。

往里望去,在中殿的宝床上,停放着三口鲜亮如新的大红色棺材,中间那口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左边那口属于孝端显皇后,右边那口棺木是孝靖皇后的。

因为孝靖皇后的棺木,是从别处移过来的,所以腐朽得很厉害,而旁边散落一地的物品,都是当时陪葬的物品,除了金银珠宝,还有各种精美的瓷器以及金子制作的盆,酒壶等生活物品。

他们生前享尽了荣华富贵,死后也要把这些物品带进来陪葬,只是再也享用不了了。

当时这个照片一经发出就在国内引起了轰动,就连国外都时刻关注着整个定陵的开挖工作。

当时出土的还有孝靖皇后的凤冠。

虽然它已经在地宫里存放了上百年之久,但是上面的珠宝玉器还都完好无损,即便失去了往日的光泽,也能看出来这顶凤冠是极尽奢华的物品。

除了金银珠宝,一同陪葬的还有许多人俑和马俑,生前皇帝一人之上万人之下有人伺候着,死后这些陪葬的人俑就成为了供他们差遣使用的奴隶。

工作人员将陪葬品都搬出来以后,就开始对万历皇帝的棺椁进行发掘。

当时因为缺乏考古经验以及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不够,在开馆的时候,采取保护措施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工作人员甚至连都没有带,直接就动手了。

原本就已经腐朽不堪的棺木,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考古史上最惨烈一幕

工作人员打开了万历皇帝和孝端显皇后的棺材,棺盖也被缓缓放在了地上,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不已。

虽然皇后和皇帝的尸骨早就已经腐烂了,但是盖在他们身上的丝绸锦缎,依旧光亮如新,就连上面的花纹都清晰可见。

工作人员取出了棺椁内的各种陪葬品,那顶金光闪闪的皇冠格外耀眼。

这顶皇冠是万历皇帝生前佩戴的金丝翼善冠,是由纯金打造而成。

跟其他帽子不同的是,金丝翼善冠通体镂空,是用极细的金丝编织而成,采用了掐丝、累丝、码丝这些传统方法进行的焊接。

金丝翼善冠通高24厘米,直径20.5厘米,重量更是达到了一斤半,帽子两侧各有一条金龙浮雕,就连上面的龙鳞都清晰可辨。

很难想象在没有任何精密仪器的古代,是如何用纯手工编织这样一顶金纱帽的,古人的智慧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其他陪葬物品经过清洗处理之后,依旧金光闪闪,从他复杂的工艺,就能想象得到,当时的制作工艺已经很先进了。

除了金银珠宝,同时出土的还有明朝时期的金锭,它的造型跟如今影视剧中出现的金元宝大相径庭。

虽然这些金石玉器出土以后,完完整整地保存着,但是万历皇帝的龙袍等这些丝织物,却没有完整保存。

由于当时文物保存技术落后,那些原本还光鲜亮丽的丝织品,被氧化以后变得黯淡无光极其脆弱。

工作人员涂上软化剂,尝试了多种抢救性工作都于事无补,导致了大批量文物的破坏,对我国来说损失惨重。

如今存放在博物馆里的物品,除了不易被损坏的金银玉器,像龙袍这样的丝织品,都是后来专家仿制的。

更让人生气的是,当初有领导要来视察工作,为了保持陵墓内干净整洁,原本皇帝和皇后的金丝楠木棺材,被当成了碎屑垃圾,仍到了山沟里,就连尸骨也没有留下。

经此一遭国家立即叫停了继续开发皇陵的工作,郭沫若的申请也被驳回,定陵发掘是我国考古史上最惨烈的一幕,从那以后,我国就明令禁止主动对皇陵进行开发。

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