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后仿古青铜器前景会很糟糕吗?

出国旅游网 2023-02-25 11:38 编辑:admin 204阅读

不会很糟糕,这属于小众市场,市场的受众少,不过都是一些艺术市场,或者是文玩公司,以及一些博物馆之类的,做这个仿制品的利润还是比较大的。

青铜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以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揭示了中华民族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渊源。12月26日,“2019中国青铜鉴定与收藏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青铜器收藏市场潜力巨大,其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要远远超过字画、瓷器等。

“大唐西市2019秋拍”拍品――六山纹镜 直径14.3cm;厚0.8cm;重451g

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青铜历史悠久,品种纷繁,按其用途分为八大类,即:农具、工具、兵器、饪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和杂器。其中杂器又分生活用具、车马具、货币、度量衡器和印章等。也有人把青铜器简单分成四大类:一为兵器(战争所用的器物);二为礼器(祭祀燕享之器物,包括饪食器和酒器等);三为乐器(音乐所用之器物);四为杂项(一切生产和生活的日用器物)。

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中华民族精美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本次研讨会是“大唐西市2019秋季艺术品拍卖会”预展活动之一,由中国青铜专业委员会荣誉理事李建廷主持,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周卫荣及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考古系副教授罗武干、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文忠分别做了题为《青铜器鉴定的困境与钥匙》《青铜器科技鉴定的方法》《金石学与全形拓》的专题讲座。其中,周卫荣和罗武干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范铸法、失蜡法和科技鉴定的热释光、x光、扫描内镜等等方法展开讲解,贾文忠讲解了金石学的源流和全形拓技法,阐述了考古学的原则和方法,令在座藏家和青铜文化爱好者受益匪浅。

“2019大唐西市秋拍”拍品――许由巢父镜 直径21cm;厚0.7cm;重1800g

据悉,“大唐西市”以金属材质文物艺术品、尤其是铜镜拍卖著称,本次研讨会是“大唐西市”将以往常规的售后服务转变为售前服务的一种方式,亦是彰显拍卖会的学术内涵、弘扬中国青铜文化的重要举措。2017年秋拍时,其拍品――海兽葡萄镜和仕女观瀑铜镜分别以1986.25万元和556.2万元成交,创造了迄今为止唐代海兽葡萄镜和宋辽金铜镜的最高成交价记录。作为“大唐西市2019秋拍”的最重要板块,本次征集的铜镜拍品中,从两汉到清代都有不同时期铜镜文化的代表性精品呈现,可谓铜镜文化的一次历史性演绎。

在李建廷看来,铜镜文化历经四千年岁月,曾出现三次辉煌时期,分别是战国、两汉和隋唐。但进入宋辽金之后,也应看做铜镜文化的另一个辉煌时期,“因为它走进了民间百姓、普罗大众的生活”。而在中国所有的艺术品收藏板块中,只有铜镜的民间收藏可与国家馆藏相媲美。

李建廷表示,中国的铜镜拍卖始于2004年。彼时,中国嘉德“四季拍卖春季”小拍上首次推出铜镜专场,143面拍品均为民国著名收藏家关祖章旧藏,由此拉开了中国铜镜拍卖的序幕。此后,在经历了2010年左右的短暂火爆之后,受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铜镜市场一直处于不好不坏的状态。但自2019年起,铜镜收藏出现了理性回归态势。比如藏家方面,老藏家经历了前些年市场的人为炒作、拔高后,随着价格回落,陆续回归;中等藏家在为多年藏品去粗取精;同时,一批80后新藏家正陆续入场。

大唐西市拍卖公司副总经理张少华认为,从最初的礼器,到成为饰容用具,铜镜的纹饰种类繁多。那些曾带有神秘感的祭祀类纹饰,后来渐渐生活化,传达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美学情思。收藏青铜器是一门学问,既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还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目前,中国铜镜收藏仍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将会有更多的人走进青铜器收藏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