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站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指出:作为车联网、智能电网的“入口”,充电桩业务潜在价值巨大,在未来智慧城市、智能小区建设中将发挥重要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资源优化配置等作用,充电桩业务已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商业模式创新空间。
目前,我国充电桩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充电桩+商品零售+服务消费”模式,“充电APP+云服务+远程智能管理”模式,“整车厂商+设备制造商+运营商+用户”模式。
电改放开后,充电设施建设实现市场化,民营资本等有望进入,而充电桩企业具备熟悉市场的优势,同时转向下游环节所带来的协同效应也将充分显现。随着各界资本纷纷进入充电运营领域,设备企业+资本进行的转型将带来各种运营模式的创新。当前,我国充电桩行业的创新商业模式有常州众筹模式、“电桩”模式、
PPP模式、特锐德模式、华贸中心模式等等。
另外,目前国际主流的充电桩运营模式有三种,分别是政府为主导的充电桩运营模式、电网企业为主导的充电桩运营模式、汽车厂商为主导的充电桩运营模式。
充电桩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目前看来,政府以及电网、民营资本、汽车企业等多个渠道均有资金注入这个业务。但充电桩业务仍需探索明朗的盈利模式,才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充电设施的建设中。
目前全球充电桩行业的主要盈利模式有:借力电改,批发+零售电力盈利模式;中规中矩,收取充电服务费盈利模式;换个思路,瞄准停车市场蓝海模式;开放思维,充电服务生态系统盈利模式;众人拾柴,众筹建桩;美国的免费充电桩模式等等。
2015年,国务院对我国充电设施发展做了相应的规划,尤其对其中的分场所建设模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纯电动汽车销量最大,2015年前三季度产销分别完成20365辆和19228辆,同比分别增长2.7倍和2.9倍。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主要目标要求,产业化方面,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意味着需要建480万个分布式充电桩、1.2万座集中式充换电站。据此估算,未来每年将需建设至少96万个充电桩,按照目前建设费用计,直接市场规模将超过1300亿元。
国内已经建成723座充电站,充电桩配备量为2.8万个。目前,充电设施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比例维持在1∶4左右的水准,而标配为1∶1。无疑,充电桩的建设滞后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软肋。根据“十三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集中式充换电站将增长到1.2万座,分布式充电桩数量将增长100倍达到
450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