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凤青鸾谁公谁母?

出国旅游网 2023-02-01 07:35 编辑:admin 279阅读

火凤青鸾谁公谁母?

青鸾为母,火凤为公。

1.

青鸾火凤是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赤色多者为凤,为雄;青色多者为鸾,为雌。多为神仙坐骑。

2.

青鸾火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也称朱鸟、丹鸟、火鸟、鹍鸡等。代指女性,美丽的女子。比喻爱情美好。

3.

青鸾,传说为青色的凤凰类神鸟,常伴西王母的一种神鸟。又称苍鸾。在《封神演义》中青鸾和火凤一起化作了哪吒的风火轮。

4.

青鸾也指青鸟。借指传送信息的使者。 宋 赵令畤 《蝶恋花》词:“废寝忘餐思想徧。赖有青鸾,不必凭鱼雁。” 清 纳兰性德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词:“青鸾杳,碧天云海音绝。”

雪山上有什么植物,灌木丛,动物

地貌学上常把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地称为高山地带,而植物地理学上则喜欢用树线作为高山的起点。因为随着山地海拔的升高,气温不断下降,到了一定海拔时,树木,严格地说是乔木,上不去了;若再往上去,风大、寒冷,树木很难存活。因此,通常把某一山地,树木能够生存的最高海拔作为树线。在这个高度以上,就只有草本植物,至多再加上一些矮小灌木能够生存下去;等到了海拔5000米以上时,就连草本植物也极稀少了。而常年积雪的地带则根本无植物生存,有的石头上顶多只见到地衣而已。

高山气候严酷,大风及风雪交加的天气如同家常便饭;而且气温低,昼夜温差变化剧烈,常常是夜里零度以下,白天却可升至30°C,有的地段还少水。这样的条件植物怎么能生活?然而就是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高山植物经过长年的适应,练就了种种绝招得以存活下来,它们在逆境中求生存的本领令人惊叹!

如果爬到某山的高山地段,你会发现那里的植物,若是灌木必然矮小成团,草本植物也如此,它们贴在地面生长,有细密分枝,整个植物如垫子一般,这样可以减少大风对它的冲击,还能减少能量的消耗。如垫状点地梅,是一种报春花科的小草本,特产于西藏、云南、四川、甘肃、新疆和青海,生于海拔4000~5300米高山裸露的砂质岩石或高山草甸上;尤其是在西藏定日县境内,加布拉冰川海拔5000多米的草甸上,出露的岩石被它们妆点得好像一块块白色圆饼;因为它的花白色,有5个裂片,犹如白梅着地面而得名。

高山植物有奇种,例如塔黄,是蓼科大黄属植物,在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海拔4000~4900米的高山草甸上或砾石滩上多见。植株呈狭尖宝塔形,高1米以内。奇怪的是,它的植株中上部有许多苞片,苞片较大,下垂,而且一层覆盖一层,就像瓦块一般,下雨时,雨水淋不进去。可不要小瞧了它的苞片!因为苞片盖着花,不让雨水和冷空气侵害花朵,致使里面的温度比外面的高,就像天然的温室一样, 吸引了好些小昆虫钻到里面去取暖呢!

高山植物的一大特点是茎比较粗,叶厚、根多而深。它们的茎、叶和根富含糖分和蛋白质,有的含量可达干重的25%。这是由于植物在高山生长缓慢,而营养消耗少,但光合作用积累养分多的缘故。粗壮的茎叶中还贮存了空气,以抵抗高山氧气不足的恶劣环境。如千里香杜鹃(一种杜鹃花)为高山小灌木,枝细而密,高却不足一米,叶片厚。如果切开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它的叶里面有许多空隙,贮存了空气。千里香杜鹃分布在青海及四川西北部的高山灌丛地带,海拔可达4800米。

此外,高山植物根系都很发达,这是由于健壮的根系可以深深扎入地下砂石空隙中,吸取深层的水分和养分,供给植株充足的营养;而且使植物牢牢的固定在地面,颇有“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气概。

艳丽的花朵

高山植物常有艳丽的花朵。中国有世界闻名的三大高山花卉:杜鹃花、报春花和龙胆花,分别属于杜鹃花科、报春花科和龙胆科,都各有很多种,盛花时常在高山争奇斗艳。为什么高山植物的花特别美丽?科学家深入研究发现:高山上紫外线强烈,紫外线容易破坏花瓣细胞中的染色体,阻碍核苷酸的合成,对花本身有害;然而长期的适应,使花瓣产生大量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这两种物质可以吸收紫外线,保护染色体。类胡萝卜素可使花瓣呈黄色,花青素则使花瓣呈现红色、蓝色和紫色。海拔越高的地方,紫外线越强,花瓣里面上述两种物质也越多,花瓣的颜色也就更丰富、更艳丽了。

杜鹃花

报春花

龙胆花

还有堪称一绝的藏波罗花,属紫薇科。人们常以为高山太“苦”,植物开不出大花来,然而事实却相反。许多高山植物,如藏波罗花等,就可以开出大而红艳的花朵,它的花朵就像是直接从土里钻出来的一样,花朵斜生,挨着地面,生于西藏海拔达5400米的高山草甸上,在高山流石滩上也能见到。

高山植物的魅力

除了美丽的高山花卉,高山植物中还有许多药用植物,例如雪莲花等。雪莲花属于菊科风毛菊属,有多个种,产于新疆天山一带的雪莲是最有名的。

最早记载雪莲的书是我国清代赵学敏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书中曰:“雪荷花形似莲花”,“较荷花略细,其瓣薄而狭,可三、四寸,绝似笔头”;又云:“大寒之地积雪,春夏不散,雪中有草,类荷花,独茎,亭亭雪间可爱”。赵氏文字中的“瓣”就是花序外面的总苞叶,呈乳白色,花序有雪衬托,与荷花相似,故得“雪荷花”之名。清代文人纪昀(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正式用了“雪莲”这一名称,他说:“塞外有雪莲,生崇山积雪中,状如今之洋菊,名以莲耳”。人们常说的雪莲就是这个种。

不过有一种误解是,在采雪莲时,生长在雪里的是“雪莲”,生长在石头缝里的是“石莲”。实际上,雪莲并不都生在雪地,在石缝里也能生长,所谓的“石莲”也就是雪莲。雪莲一般生于高山雪线以下,2000~3500米之间的冷冻带上。

雪莲为著名中药,全草入药,有通经活血、散寒除湿的功能,对风湿性关节炎和妇女病有较好的疗效。其他种雪莲,著名的有苞叶雪莲,产于西藏、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海拔3500~4500米的高山草甸和流石滩上,植物样子有点像雪莲,苞叶也较大,只是呈黄色。藏医把其本种代雪莲使用,全草入药,功效与雪莲相同。

高山药用植物中,还有一类是有名的“红景天”,属于景天科红景天属,此属有90多种,我国有70多种,其中西藏有32种。用该属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提纯后制成的浸膏,不仅可用作在特殊环境下从事特殊工作的有关人员的保健药物;又是抗疲劳药物,有强身益智的作用。功效似人参,并优于人参。因为红景天没有人参那种兴奋过强的副作用,在航天、军事及运动医学上都被用作保健药。有些种还可治疗多种疾病,如长鞭红景天,藏医常用其治疗肺结核及心血管病。

陕西太白山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岩石缝中,生长有一种贝母名叫“太白贝母”,属于百合科贝母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有鳞茎,可以入药,有润肺、化痰、止咳的功能,为治疗呼吸道疾病之要药。当地民谣中有形容野外识别、采摘此类贝母的诀窍:“花似灯笼叶似韭,五月开花六月休,要采贝母岩上走。”

还有一种药草,当地叫“太白米”,人们认为它是健胃药,实际是属于百合科的假百合,也为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丛中,其鳞茎就叫“太白米”,根叫“太白蒜”,鳞茎和根入药,有健胃止呕、镇痛止咳的功能。还有一种叫“太白菊”,属于菊科,生于太白山顶部高山草甸带中,全草入药,有止咳明目的功能,为治疗肺病之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