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的地质地貌
黄山经历了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结构。黄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花岗岩洞穴与孔道。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洞7处、关2处。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
扩展资料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局部地形对气候起主导作用,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形成特殊的山区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
山顶年均降水2369.3毫米,年均雨日180.6天,多集中于4-6月,积雪日32.9天,雾日259天,大风118.7天,年均温7.9℃,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最长无雨期40天。
景区林木茂密,溪瀑众多,大气质量常年保持Ⅰ级,空气PM2.5日均浓度5微克/立方米,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长年稳定在2万个/cm3以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山
黄山经历了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结构。黄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花岗岩洞穴与孔道。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洞7处、关2处。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
黄山集八亿年地质史于一身,融峰林地貌、冰川遗迹于一体,兼有花岗岩造型石、花岗岩洞室、泉潭溪瀑等丰富而典型的地质景观。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多球状风化;后山岩体节理稠密,多柱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扩展资料:
黄山生态系统稳定平衡,植物群落完整而垂直分布,景区森林覆盖率为84.7%,植被覆盖率达93.0%,有高等植物222科827属1805种,有黄山松、黄山杜鹃、天女花、木莲、红豆杉、南方铁杉等珍稀植物,首次在黄山发现或以黄山命名的植物有28种。
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水杉,二类保护的有银杏等4种,三类保护的8种,有石斛等10个物种属濒临灭绝的物种,6种为中国特有种,尤以名茶“黄山毛峰”、名药“黄山灵芝”最为知名。
黄山是动物栖息和繁衍的理想场所,有鱼类24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48种、鸟类176种、兽类54种。主要有红嘴相思鸟、棕噪鹛、白鹇、短尾猴、梅花鹿、野山羊、黑麂、苏门羚、云豹等珍禽异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山
黄山经历了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结构。黄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花岗岩洞穴与孔道。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洞7处、关2处。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
黄山集八亿年地质史于一身,融峰林地貌、冰川遗迹于一体,兼有花岗岩造型石、花岗岩洞室、泉潭溪瀑等丰富而典型的地质景观。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多球状风化;后山岩体节理稠密,多柱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天堂寨有哪些地质景观,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区域地质背景
大别造山带以其发育全球变质程度最深的岩石DD大别杂岩而闻名于世,且又具悠久而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历来就是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天堂寨园区地处大别山隆起的核心部位。在园区的低海拔地带和峡谷之中出露的岩层为古老的变质岩DD大别杂岩,构成园区的基底,其为一套角闪岩相――麻粒岩相深变质的岩石组合,主要岩性有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磁铁石英岩、花岗片麻岩、变质超镁铁质岩等,岩石具片麻状、条带状构造。原岩时代为距今约26亿年的新太古代。
岩浆活动在大别山造山带形成演化过程中表现十分强烈,岩浆岩在大别山极为发育,是大别山主要物质组成,与园区地质地貌、地质景观息息相关的为燕山中晚期的岩浆活动。
天堂寨园区的地质主体为距今约1.3亿年侵入的岩浆岩,称为“天堂寨岩体”,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岩体分布在园区的大部地区,出露面积约37Km2,占园区总面积的90%。园区内大部分地质遗迹及地貌景观皆分布在花岗岩体内。
天堂寨花岗岩体具典型的球状风化特征,出露地表的岩石常呈球状体,表面圆滑、光洁,远眺似白马,如白象,构成了园区内奇特的景观。
地质遗迹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天堂寨园区地质遗迹非常丰富,它们是地球内外营力长期持续作用的结果。现对园区内主要地质遗迹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分述如下:
1、古老而复杂的大别杂岩
“天堂寨岩体”周边出露的大别杂岩最大年龄可达26.6亿年,在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历史中,地壳构造运动在大别杂岩中留下了清晰的痕迹,从区域尺度到显微尺度的各种构造现象应有尽有。园区内出露的大别杂岩岩石类型多样,表现清晰,可作为研究大别造山带基底物质组成和演化的重要窗口,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园区中出露的条带状片麻岩,黑白条带相间,受多期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岩层强烈变形,揉折盘旋,异彩纷呈,形成了奇特、复杂的地质景观。
2、奇异壮观的花岗岩峰丛地貌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天堂寨园区的地质主体为燕山期侵入的中酸性花岗岩。雄伟壮观的花岗岩群峰耸立在万山丛中,铸就了大别山的脊梁,成为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园区内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其峰丛地貌之雄、之奇、之险,堪与著名的黄山花岗岩地貌相媲美。
花岗岩峰林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地壳的抬升和风化剥蚀是基本条件,加上岩石特征条件(不同的岩石类型、结构构造和矿物成份等)、构造条件(岩体中断裂发育程度、节理密度、节理产状等)、水流作用和温差、冰劈等因素,造就了园区花岗岩的峰丛地貌和千姿百态的奇石景观。
3、瑰丽壮观的自然水景DD水文地质遗迹
天堂寨园区水资源甚为丰富,遍布园区的水景既壮观又多彩。“东南第一清白地,山是本色水是源”,“踏遍黄峨岱与庐,唯有天堂水最佳”,这里有白链长垂、一落千丈的悬崖瀑布;有异彩纷呈、晶莹剔透的彩池碧潭;有风光旖旎、谷深水冽的峡谷涧溪。它们的形成多与断裂、节理、裂隙、差异风化与流水淘蚀等作用有关,是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幅幅山水画卷。
4、洞室
洞室在天堂寨园区内分布较为广泛,主要洞室类型为:流水淘蚀洞穴DD分布在峡谷之中,洞穴由流水淘蚀作用形成,洞穴规模小,洞口光滑圆润,洞底五色彩石铺垫,如白马峡谷中诸洞穴。堆积洞穴DD指大块岩石经崩塌滚落堆迭而成,规模不大,洞口形态各异,如水帘洞、神仙居等。
5、峡谷
主要分布在花岗岩区的高海拔地带或变质岩区的深切割区。园区内以白马峡谷为代表的峡谷,通常发育在构造运动抬升或谷坡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段,谷坡陡峭,谷底时而狭窄,时而开阔,“V”形谷、“U”形谷形态在园区均可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