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 | 东西儿童教育(ID: eastwest_edu)
作者 | 逃妈 编辑 | Vivi
阅读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我想这点已经是家长们的共识了,无论中文还是英文。
重视归重视,但 娃该读什么,侧重点在哪儿,怎么平衡能力和应试,却不是每位家长都能精准把握的,尤其是咱们国内家长不太熟悉的英文阅读。
最近北京的一位闺蜜带娃在美国上夏令营,顺道来我家玩了几天,期间,深刻吐糟了女儿的英文阅读。
其实她们上半年就一直在美国这边跑,因为爸爸工作的关系,孩子有机会在美国就读,正好孩子到了小升初的年龄,想直接接轨这边的初中。他们家本来就在北京的牛娃区,所以目标也比较高远,锁定几所排名很不错的私立。
结果并不如意,有直接拒绝的,有放在waiting list (候选名单,要等,如果有已被录取的孩子改变主意不来的话,也许有机会)里,遥遥无期的。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来不是最好的时机,美国很多私立学校,5年级就已经划入初中,所以4考5相对容易,因为招生人数比较多;5考6,或者6考7则很困难,因为名额少;第二点,也是很多国内考生最容易栽跟头的地方――英文阅读。
闺蜜女儿并不是英文不好,相反,她是典型的“别人家的英语牛娃”。大家都知道,本来北京好学区的孩子就不是吃素的:
闺蜜从小也抓得紧,一直是原版娃的培养路线。女儿是个小书虫,据说7岁就开始读原版哈利波特,比很多孩子都要早!
本以为十拿九稳,结果阅读考试只打了76%,这基本上就是个听天由命的分数了。问女儿感受,只说阅读材料太难,时间也紧,不少短文读过一遍后印象模糊,做题时得回头读,但不知该从哪里读起,又得从头来,反复几次后,担心后面时间不够,就只有瞎懵一个选项了。
细心的闺蜜查缓尘猜卷后很快找到问题的根源,原来考试的阅读材料全是Nonfiction(非故事类),而女儿平时迷的,都是Fiction Books(故事书 ) 。再加上比较大意,觉得孩子的英语能力摆在那儿,考前没做太多应试训练,就更难适应。
一定要注重Nonfiction类的阅读,是我今天特别要提醒大家的。 因为同样的问题美国孩子也有。
就在去年孩子开学的家长会上,老师就给大家展示过一张带有“CAUTION!”(警告)字样的PPT,PPT上赫赫地显示了一张数据图表。
这是Common Core Standards(美国“共同核心课程标准大纲”)对学生阅读种类比重的最基本要求。蓝色表示Nonfiction(科普、信息等非故事类书籍)的阅读量要求,绿色表示Fiction(故事、小说类书籍)的阅读量要求。
从图中可以看到小学、初中和高中这三个阶段对这两类书的阅读比例要求是不一样的,总体趋势是非故事类的比重一直往上涨:
为什么需要特别“警告”呢? 因为老师发现班上不少孩子在这两类书的阅读比重上并不平衡,即使是一些很爱阅读的“小书虫”,故事类的阅读量往往也是大于非故事类的。如果不注意的话,到了初中Nonfiction非故事类的阅读量更赶不上要求。
这不仅是儿子他们班的问题,全美孩子的阅扰型读都存在这个问题,而且女生比男生还要相对严重些。这是人之常情,故事类的书籍大多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读起来相对轻松,脑袋也会处于一兄烂种比较“休闲”的状态;而Nonfiction 非故事类则需要从阅读中汲取知识,理解掌握文字背后的信息,脑袋需要持续转动思考,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劳累”的阅读。
“在孩子的阅读初期,我们可以不需要太在意阅读种类,把重点放在培养阅读兴趣上。但 一旦阅读习惯养成之后,就需要把Nonfiction非故事类书籍的比重加上来,一来避免孩子一直待在‘阅读舒适区’,二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非故事类阅读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这是班上老师的原话。
为此美国教育部还专门提出一个叫做“The Nonfiction Revolution”(非故事类读书革命)的行动倡议,要求学校在孩子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帮助他们把阅读比重扭转过来。
主要体现在两点:
01.
阅读量要大,面要广
“量要大”很好理解,“面要广”是什么意思呢?
Nonfiction非故事类的范围很广,既可以是 科技 、科普、艺术、自然、人文 历史 等书籍,也可以是新闻、信息类的报刊、杂志等等。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在孩子平时的阅读中,都要有意识去涉猎。
加强这类阅读的目的是,随着年级增长,孩子的阅读已经由“Learn to Read”转为“Read to Learn”,文学类的阅读固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文学素养,但要论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信息,Read to Learn,还是要靠大量nonfiction的输入。
当然, 很现实的一点是,无论是美国的考试,还是国内的英语考试,这类阅读材料远占上风。
就拿去年被众多考生吐槽的“上海春考”来说,考题几乎是来自《纽约时报》、《卫报》、《金融时报》、美国环保署网站等的科普、新闻、评论类nonfiction材料。
比如来自《纽约时报》的填空题,文章大意是:现在很多事情机器都可以替代,新时代需要不同类型的人,德雷顿称这种人是变革者。
来自英国《卫报》的完形材料,大意是 旅游 业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如何保证 旅游 业的长久发展是一个难题。
02.
阅读方法的系统练习
很多人知道老美孩子的阅读量大,但如果深入了解,你会发现,他们远不只是读。
伴随着阅读量,是阅读方法的系统学习和训练。
美国阅读课堂上,老师在教授孩子阅读方法和技巧上真是下足了功夫。尤其nonfiction类,阅读方法和技巧很多,我之前也零零散散和大家分享过不少,比如浏览,泛读,识别段落的组成部分,抓中心思想,建立时间抽、概念图、用表格整理信息……
每一种阅读方法,孩子都会专门去学习,在阅读材料中训练,练得很扎实。所以越到后面,阅读速度就越快,信息汲取也越精准。
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适合咱们国内孩子借鉴。
如果将来有出国留学意愿,需要参加国外的考试,在英语阅读方面,单拼量的话,很难拼得过土生土长的本地娃。但我们可以学方法啊,就像掌握了“鸡兔同笼”的解题方法,不需要刷那么多同类型的题,也能妥妥搞定。
找准一套权威阅读教材,系统训练阅读方法,是上策。
最后我想说,虽然前面说的是英文阅读,但道理是相通的, 中文也一样,nonfiction类阅读也非常重要。
我小时候也算个十足十的“书虫”,半懂不懂地翻完了家里的四大名著后,开始整天抱着金庸武侠小说不撒手。但到了大学,研究生时期写论文要查阅大量材料,啃很多专业书籍,到工作时需要快速阅读需求文档、协议标准、技术文档时,才发现自己的阅读能力其实很so so~
暑假已过小半,如果还没纠结好是要报这个班还是那个班 ,不如和孩子制定个阅读计划,好好提高下阅读能力吧,这个不需要花大价钱,但却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因为阅读能力实质就是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什么,比能够得心应手地“Read to Learn”更重要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东西儿童教育(ID:eastwest_edu),一群行走于中美两地的家长,用心带娃,用心观察。每天分享美式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心得、国内教育实践,为3-12岁儿童家庭提供走心、专业、国际化的教育指引。 *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回复 小学书单 ,获取语文名师蔡朝阳精选中文书单。
回复 门萨书单 ,获取门萨天才俱乐部K-12英文书单。
回复 大礼包 ,获取精选系列书单及纪录片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