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现存中国唐朝古建筑景点,以及唐朝建筑的特点

出国旅游网 2023-01-23 14:21 编辑:admin 123阅读

楼主好!简单点吧!

中国现存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

南禅寺以其最悠久的历史,被称为亚洲的孤例。今天,人们来到南禅寺,犹如一步登上中国寺庙历史文化的最高峰。目睹南禅寺景观,使人顿生“念天地之悠悠,独南禅而古老”之感慨。

南禅寺的大雄宝殿创建年代已无从考证。据大殿梁上题记记载,此殿重修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比佛光寺东大殿还早75年。这一珍贵文物所以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是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该寺散落在五台山五座台顶之外的南端,藏匿在边远的小山沟里,向来烟火冷落,历代不被看重。因而躲过了灭法和兵灾的毁坏,侥幸保留至今,成为我国最古老的一座佛教殿堂建筑。

从建筑风格来看,南禅寺大雄宝殿具有唐代建筑质朴、坚实、苍古的特点。在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它是屋顶最平缓的一座,一对高大的鸱吻矗立在殿脊两端。和周围配殿比较,显得特别巍伟雄健,俨然一副威严姿态。

殿内塑像17尊,分布在一个长8.4米,宽6.3米,四周刻有花纹的佛坛上。这些塑像躯体比例适度,姿态自然,是我国唐塑中的佳品,与敦煌莫高窟的塑像比较,如出一辙。其中的佛和菩萨神情严肃,慈祥,金刚威武雄壮,能够在感情上引起游客的共鸣,为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

此外,南禅寺还存有许多石雕文物,均系南北朝遗物,是研究我国宗教史与艺术史的难得的实物。

广仁王庙唐代道教宫观。在山西省芮城县龙泉村。广仁王庙又称五龙庙,内奉水神广仁王,是一座四合院形制的庙宇建筑。庙内正殿建于唐太和五年(831),五间四架,单檐歇山顶,殿宇的柱头没有普柏枋,只施栏额。檐下只有柱头设斗拱,而补间没有斗拱。柱头斗拱为五铺作、双抄偷心造。殿身有檐柱十六根,全部筑入墙内,殿堂内无柱。梁架全部露明,四椽袱通达前后檐外,制成二跳华拱。梁枋形状均为“月梁造”,但孤起不甚显著,为典型的唐代建筑。庙内尚保存有唐碑,为研究唐代道教建筑之重要资料。该庙为现存唯一的唐代道教庙宇。

本世纪30年代前,日本人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代木构建筑,要着唐代木构建筑,只能到日本奈良去。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偏不信邪,他认为中国一定还存有唐代木构建筑。在敦煌壁画家绘《五台山图》上,他发现有大佛光寺,又查了明代的《清凉山志》,寺就在五台县的豆村。于是,在1937年六月,梁思成偕夫人一行骑着毛驴来到豆村。走到豆村北面数里时,山坡上有一座外型奇特的大殿映入眼帘。他们惊喜万分,因为这座大殿不像是宋代建筑,很可能是唐代建筑了。经过几天紧张的工作,终于证实大殿建于唐代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自此中国不存在唐代木构建筑的说法被否定。

梁思成发现的这座唐代建筑就是举世闻名的佛光寺东大殿,由于历史悠久,被誉为“亚洲佛光”。

佛光寺为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位于五台县城东北25公里处豆村镇的佛光新村莲花山中,东距五台山台怀镇35公里。创建于北魏时期。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敕令“灭法”,佛光寺除祖师塔和周围几座墓塔外,全部毁坏。12年后,伟光寺东大殿,又在旧址上恢复起来。

东大殿是全寺的主殿,居寺内东部的最高处,因佛家以“东”为上,故名东大殿。大殿背东面西,居高临下,雄视全寺,确是个藏风聚气,怀抱佛光的胜地。殿内有唐代和明代的彩色泥塑530尊,其中唐代塑像30余尊,荟萃一堂,在五台山首屈一指。另外,殿内还有唐代壁画30多平方米。壁画中的菩萨是民间妇女的写照,供养人像的更是现实中的人物。壁画题材以佛经故事为主,却反映了唐代的民俗生活。

除东大殿外,佛光寺的其余建筑也很引人注目。如文殊殿为我国现存的最大配殿,总面积为610平方米,重建于金太宗天会十五年(1137年)。此寺的唐幢和墓塔,也是遐迩闻名。此外,寺东还发掘出唐代无垢净光塔和雕刻精致的唐代佛像。1964年,在拆掉佛光寺大殿座后堵塞的泥壁时,又发现一幅天王、力上降魔图,线条刚劲,色泽如新。

天台庵位于平顺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坛形孤山上,始建于唐末天佑四年(907年),庵院的规模并不大,由于它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四座唐代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因而也是我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台庵是我国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天台宗”的庵院。隋唐时期,我国佛教在修行方法上出现了南义北禅的局面,即南方重义理,重智慧;北方重止,重禅定。为结束这种分裂的局面。智顺应潮流,提出“义观并重”,“定慧双修”的“止观”学说,认为这两种方法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他创立了第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的佛教宗派,因他久居天台山,故以天台为名。

天台庵东傍山谷、西临漳水,坐北向南,占地970平方米,建筑面积90多平方米。院东矗立一唐碑,字迹风化不清。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台基上,广深各3间,面阔7.15米,进深7.12米,屋坡举折平缓,四翼如飞,单檐简板布瓦,琉璃脊兽歇山顶。佛殿檐下四周设台明,正面明间台明下安装踏垛,殿身四周为圆形木柱,柱间施阑额,柱础为常见的覆盆式,柱头形卷舌较缓,柱上安有斗拱,承托屋檐,正侧两面明间较大,次间仅为明间的一半。殿内没有一根柱子,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没有繁杂装饰之感,而且使殿内的空间更显得空阔,充分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

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在。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为坟,因此比秦汉时的人造巨冢更有气势;陵墓的神道极长,石雕刚健雄伟,数量也较前加多,墓内壁画尤为生动。

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到了隋唐,大体量的建筑已不再象汉代那样依赖夯土高台外包小空间木建筑的办法来解决。各构件,特别是斗拱的构件形式及用料都已规格化,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

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

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并以此为生。一般房屋都在墙上画图后按图施工。房屋建成后还要在梁上记下他的名字(见柳宗元《梓人传》)。都料的名称直到元朝仍在沿用。

第五、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唐时砖石塔有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三种。

第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所谓“唐朝建筑”这一概念不慎准确。从风格角度划分“唐式建筑”包括魏晋和宋代早期。建筑本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地下建筑,也就是陵墓,好断代,保存的也很好,地面建筑分为砖石建筑,比如塔寺等,而貌似LZ所关心的是另一类地面建筑也就是木构建筑。对这类建筑的断代很困难的,大致需要三个证据(文献-图 风格 C14测定年代),下边给LZ介绍下现存的一些现存的唐式建筑(疑似唐朝哈)

山西

南禅寺大殿(现存最早厅堂式)

佛光寺大殿(现存最早殿堂式)

以上两个都只有风格和C14的证据,但由于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可以老料新作,所以无法下最终结论。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印象中是唐末宋初的,三个证据全了,而且是叉柱造!蛮经典,很值得看。

其他唐辽建筑比如密檐塔那些可以去辽宁看,义县的奉国寺什么的,清代修补过,属于唐式。另外扬州的鉴真纪念堂是现代仿古建筑中唐式建筑的经典,梁思成做的。

唐式建筑(唐风)的特点是大屋檐,出檐深远,木构建筑(殿堂)就是斗拱部分是结构体系的一部分,现在把唐风运用的比较好的就是王澍了,东西基本在西安。

个人认为现在叫景点的都少有真东西了,汉长安和唐长安遗址也没剩下什么。艺术价值方面可以看雕塑和佛教摩崖造像那些,也可以看看窗棂和天花,彩绘方面就只有佛教壁画了。

要说唐代的建筑那首推是大雁塔 也叫大慈恩塔是为玄奘藏经和佛像所建 塔身是八层木结构砖塔

有4座 都在山西

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南禅寺大殿 ,平顺天台庵大佛殿,芮城五龙庙大殿

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