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

出国旅游网 2023-04-05 02:51 编辑:admin 277阅读

有哪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

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辛弃疾词《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清明
阳历四月五日是清明节。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七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人主张将“中国的情人节”定为“七夕”。 杜甫《牵牛织女》诗:“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风俗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1、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喊伍罩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田家元日》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橘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郑闹散入五侯家。――韩_《寒食》

1、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E《小重山・端午》

2、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3、声直上,蟾蜍窟。――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4、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孟浩然《他乡七夕》

5、开过南枝花满院。――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老搏夕》

6、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7、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8、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潘希白《大有・九日》

9、高树数声蝉送晚。――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10、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11、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12、笋柱秋千游女并。――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3、中秋佳月最端圆。――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4、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王建《七夕曲》

15、流苏翠帐星渚间,环佩无声灯寂寂。――王建《七夕曲》

16、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17、欲将诗乎含团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郑刚中《寒食》

18、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19、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王逊《西夏重阳》

20、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潘希白《大有・九日》

21、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2、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23、把紫府清都作一家。――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24、绿柳朱轮走钿车。――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5、分钿擘钗凉叶下。――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26、落花夜雨辞寒食。――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27、**清瘦杜秋娘。――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28、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9、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0、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

31、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32、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33、一年佳节过西厢。――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34、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35、记前度、刘郎曾赋。――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36、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7、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8、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刘镇《柳梢青・七夕》

39、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40、九岁橘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41、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42、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43、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44、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45、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6、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47、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48、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49、报扫荡、狐嗥兔舞。――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50、闻道山阴会,仍为火忌辰。――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51、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52、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53、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54、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55、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56、问别来、解相思否。――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57、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58、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59、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60、有物揩磨金镜净,何人_攫银河决。――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民悄基俗启碰谨二吵敏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