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牛驼寨"经典诵读 传承文化"祭奠英烈活动

出国旅游网 2023-06-01 10:52 编辑:admin 87阅读

一、清明节牛驼寨"经典诵读 传承文化"祭奠英烈活动

4月2日,太原市教育局在牛驼寨烈士陵园举行“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经典诵读,传承文化”祭奠英烈活动,10多所学校的2300余名师生以向烈士墓敬献花圈、诵读经典等方式,表达了对英烈的无限哀思。

二、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

清明扫墓的习俗是承袭寒食节的传统。扫墓起源于古代帝王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仿效,定寒食节祭祖扫墓。再后来,清明寒食两节气渐渐融合为一个节日,扫墓就成了清明节的传统。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节气是按照阴历制定的,阴历没有闰年。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扫墓起源于古代帝王“墓祭”之礼,墓祭是贵族活动,在古代,平民百姓是没有墓的。到了秦汉时期封建等级没有那么森严,老百姓有坟地后才仿效贵族举行祭奠活动以缅怀先人,称之为家祭。到汉代以后,墓祭才逐渐形成风俗。

那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这个问题需从一个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8天,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民间传说中寒食扫墓的源头,有以下几种说法:

说法一:

三国时诸葛亮治蜀,深得人心,但他去世后朝廷却没有为之盖庙,于是百姓在寒食期间于田野道路上拜祭。其后朝廷自省措置不当,正式附祭诸葛亮于先祖(刘备)庙,但寒食野祭的风俗却已经形成,并演变为各人祭扫先人的坟墓;

说法二: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躲避后母骊姬的迫害,由介子推等大臣陪同逃亡国外,他们逃到魏国时吃不上饭,又贫病交加,在绝望之时,介子推忍痛割下自己腿上的肉,谎说是野兔肉煮给重耳吃。后来有人告诉了实情,重耳才知道。19年后,重耳重又回国,做了晋国的国君即晋文公。他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却惟独忘了对他忠贞不二的介子推。

待人提醒,重耳想起旧事,派人去请时,介子推避而不见。晋文公亲自登门去请,方知介子推已背了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于是派人上山搜寻也未找到。晋文公知道介子推很孝顺,要是纵火烧山,他准会背着老母亲跑下山来。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俩也没出来,后来在一株枯柳旁发现介子推母子已被大火烧死了,介子推的脊梁堵着大柳树树洞,洞内藏着他留下的一块衣襟,上面用鲜血写着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亡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致清明复清明。”晋文公看后十分感动,放声痛哭,将他母子二人安葬在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并建庙纪念。为了铭记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严禁烟火,只吃冷食。第三年寒食节,晋文公率群臣到介山祭祀介子推,发现那株枯柳死而复活,便给那株柳树赐名“清明柳”,规定从寒食到清明,人们都要祭奠介子推。

说法三:

寒食扫墓来源上古先民在春分时祭祀高禖的习俗。高禖即高母,在人们只认其母,不认其父的原始社会,高母就是祖先。祀高禖就是祀祖先。而寒食节的原本节期就在二月下半月,在时间上与古时祀高禖的时节是一致的,故唐玄宗立寒食为祀祖节。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扫墓也就变成了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扫墓的意义

1.缅怀先人

自古以来,我们都非常注重孝道,而扫墓又是和孝道相挂钩的,所以清明扫墓是慎终追远、孝敬先人的一种表现,是人们借以表达感恩之情,体现血脉相连的亲情之爱的一种活动。

2.铭记传统

清明扫墓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民族精神文化的一种传承。扫墓也是尽孝的一种表现,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孝”的精神,代表不忘本分。先人们所创造的传统文化,是万不可忘记的。

3.尊重历史

清明扫墓的传统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缅怀先人是人们尊重生命的表现,同时也是对过往历史的一种敬畏,对先人奋斗和辛劳的敬重。我们应当尊重历史,切莫留下人为的缺失。

三、诗歌《我们的节日-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我们的节日——清明之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题记

燕子飞到南方去了,有在飞回来的时候。杨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亲爱的爷爷。您长眠在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了。孙女和您近在咫尺,却又阴阳两隔,千呼万唤也无法和您相见。这怎么不让孙女悲伤,痛苦,而又惆怅满怀呢。

记忆中清明节曾有过的快乐早已荡然无存。没有爷爷的清明节连天都灰蒙蒙的。无休无止的绵绵细雨让我悲从心起。寒风啊,请你告诉断肠人,那样爱孙女的爷爷怎么就在也不回来了。

透过蒙蒙的雨丝,我又看见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满山的小草还是那么嫩绿,五颜六色的野花寂寞地开放着。还有那无人采摘的碧绿的青蓬。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亲切极了。景物依旧,爷爷却早已不在了。画面再次重现,蓝蓝的天空下,一个小女孩握着风筝的线轴,欢快地跑着。哪个紧随其后的慈祥老人不正是爷爷吗,他的脸色为何这样苍白,为什么不停下休息,我明白他是舍不得。

画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跟着爷爷乖乖地采青蓬。再老人的唠叨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节,清明果,仅此而已。粗心的小女孩,你怎么没有看出爷爷眼中的忧伤,爷爷在用最后的力量延长着小女孩的快乐。

知道无奈的离开人世。

爷爷走了,再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长大了。也终于明白,燕子能再飞回来,杨柳有再青之时爷爷却再也回不来了,陪我度过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寄思

临高县临城镇美台中心小学 周潮波

那是一片荒地,地下埋着人们的痛苦与思念。春风暖暖地吹拂着,四周很静很静,一些不知名儿的小花在坟前轻轻摇曳着。爸爸,您睡得好吗?

您知道么?今天是清明节呵。往年的今天,您总带我去扫墓,而今天,今天孩儿我却来到您的身边——为您祭坟!此时,我无比地伤心,思绪万千……

爸爸,您记得么?多年以前,我刚步入学堂的前一天晚上,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银纱般美丽,四周一片寂静。您用您那粗糙的手握着我的小手,在咱家窗台上,一笔一画地教我写名字,一遍又一遍,是那么认真。嘴里还叮嘱着:“儿呀,明天你就要上学了,可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长大后才有出息。别像爸爸,无论风吹雨打日晒,都在田里干那没完没了的累活儿……”您的话里寄托着多大的希望啊!爸爸,尽管您没识几个大字,屈指可数,可是您却教会了我写第一字;尽管您是个憨厚的地道农民,啥大道理不懂,可是您一番纯朴的话语却深深地烙在我幼小的心灵,激励着我。于是我不断地努力着,努力着……

十年后的一天,我终于接到了全省最好的一所师范 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全家人真是乐极了,特别是您,爸爸,您那被无情岁月与劳苦刻下道道大痕的脸上一下子舒展开了,是那么的灿烂。欢喜之后,随之而至的却是忧愁。到哪里去找几千块钱来报名?为此,妈妈无奈地流泪了,爸爸您也流泪了——是往心里流。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您为了我跑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家借钱,到头来借到一点可怜钱。无可奈何,您把咱家唯一的一头大牛给卖了,它可是咱家的命根子呀!“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您深情地对我说,“出门在外,要多注意身体。”简单话语,蕴藏着您几多的爱呀!就这样,我开始了师范生活。

三年后,我光荣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离家很远的地方教书。两个多月后的一个星期天,农历四月廿四日,我接到了人生中的最大噩耗,它凉化了我心中的一切,爸爸您走了,走得好突然,走得好急促。妈告诉我,您临走前还说:“不要为我太伤心。叫波儿要好好教书,当个好老师……”就这样,您走了。为什么?爸爸,为什么不给我一个报答您的机会?

爸爸,天堂那边您过得好吗?在您的身边,有小草,有野花,有蜜蜂,有蝴蝶,小动物在游乐。我想,您应该不会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