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于右任先生"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的原因是什么

出国旅游网 2023-03-11 03:29 编辑:admin 66阅读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于右任先生"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的原因是什么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望大陆》

评论:

于右任的著名爱国诗作《望大陆》(又名《国殇》)发表于1964年11月10日先生在台北谢世后.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终未能如愿.1962年1月1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之后不久,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先生就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望大陆》.

这是他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1949年,于右任被裹挟到台湾,而结发妻子和儿子却留在大陆,从此天各一方.所以,他的《望大陆》并非泛泛的家国之情,而是深藏了刻骨铭心的身世之痛.祖国统一,是诗人一生所志追求的.

阅读此诗,给人一种悲怆深沉、爱国情挚的感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于先生久居台湾,不能回归桑梓,但是海峡波涛却隔不断、阻不了他望大陆、念故乡、思亲人的深情.

诗的前两节采用重章复踏的手法,反复咏唱,抒发对大陆、对故乡深切向往、眷恋的情怀,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强烈表露,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正是这真挚强烈的情感和刻骨铭心的思念,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引起读者感情与思想上的共鸣.诗的最后一节开头两句借用了北朝民歌《敕乐歌》里的两句话,采用叠字,状物形象而生动!最后两句“山之上,有国殇!”语意双关而寓意丰富.《国殇》出自屈原楚辞《九歌》.《九歌》是屈原流放途中模仿楚国南方的祭歌而创作的一组诗篇,《国殇》是其中一首,是追悼将士的挽歌,所谓“殇”,《小尔雅》说:“无主之鬼之为殇.”诗人巧借“国殇”,抒写自己死后不能葬在大陆,不能魂归故里的遗憾.古人云:“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人为的阻挠,使亲人分聚、骨肉离散,死后尚不能魂归故里,不得安宁,读来怎能不令人怆然而泪下?诗人借助这两句诗,表达出许许多多和诗人有着相同经历的人们的心:他们魂牵梦萦、心中无法忘却的正是祖国的统一!先生生前见不到祖国的统一,死后还要葬于高岗,向大陆遥望,真是死不瞑目啊!

如今,香港和澳门已回归,我们正企盼阻隔半个世纪的台湾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相信,一个统一富强,繁荣昌盛的中国不久将屹立于世界东方!到此,于右任先生将会含笑九泉!于右任临终之谜

1964年8月中旬,于右任因病住院.9月的一天,于右任的老部下杨亮功到台北荣民总医院去探望他.于右任很高兴,但由于病重及喉咙发炎,想讲的话又无法讲出来.杨亮功于是拉着他的手问道:“院长有什么事情吩咐我?”于右任略思片刻,伸出一个指头.杨亮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过了一会,于右任又向杨亮功伸出三个指头,杨亮功猜测了几个答案都被于右任摇头否定了.杨亮功只好说:“院长,等你身体好一些后,再来问你刚才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行不行?”于右任点了点头.此后,于右任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并陷于昏迷.1964年11月10日晚上8:08,于右任与世长辞,终年86岁.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人们便把他的《望大陆》一诗,当作他的遗嘱.遗体被埋葬在台北最高的观音山上,并在海拔3997米的玉山顶峰(我国东南诸省最高峰)竖立起一座面向大陆的半身铜像.玉山山势险峻,4米高的铜像和建材全是由台湾登山协会的会员们一点一点背负上去的.于右任终于了却了登高远眺故土的心愿.

一个指头、三个指头是什么意思,一直是一个谜.后来,资深报人陆铿觉得应该这样去理解于右任的“一个指头、三个指头”:将来中国统一了,将他的灵柩运回大陆,归葬于陕西三原县故里.

“三间老屋一古槐,落落乾坤大布衣.”这是人们对先生的评价.位于三原的故居和那株三百多年的老槐树也在深深的感念先生.

于右任青年时追随孙中山先生,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立下卓越功勋;他积极倡导国共两党合作,兴办教育、兴修水利,是真诚的爱国者;他是南社早期的诗人,一生写下诗词近900首.他的诗、词、曲均有很高的造诣,曾写下不少寄托国家民族兴衰之情的诗篇,著有《右任文存》、《右任诗书》等,他还是著名书法家,创立了“于体”书法艺术.林语堂曾说过:“当代书法家中,当推监察院长于右任的书品为最好模范,于院长获有今日的地位,也半赖于其书法的成名.”

千古草圣于右任的图书背景

圣人者,古来指品格极高尚、智慧极超群之人,亦称在某方面有极高成就、造诣之人。春秋有“圣哲老子”、“圣人孔子”,晋有“书圣王羲之”,唐有“诗圣杜甫”等。而纵观书坛,堪称“千古草圣”者,唯于先生一人也!

右老生处晚清民国,时局混乱、政体腐败,外强横行、民生涂炭,中华民族正值生死存亡之际。少年于右任将一腔热血献给救国救民的革命运动,誓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因倡言革命遭清庭通缉,亡命天涯。后追随国父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先后创办“神州”、“民呼”、“民吁”、“民立”等报,成为革命的号角先锋。护法运动时期,出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致力西北革命,历尽艰辛,功勋卓著。其有诗曰:“柳下爱祖国,仲连耻帝秦,子房报国难,椎秦气无伦。报仇侠儿志,报国烈士身。寰宇独立史,读之泪盈巾。逝者如斯夫,哀此亡国民。”可窥先生早年思想一斑。

中晚年的右老久居政府要职,地位显赫,却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闻名于世。常为子女学费生活费而举债;竞选“副总统”因囊中羞涩而败北;更甚者病危之住院费也由“蒋总统”垫付。有一无二,终因贻误,病发而终。留给后人的只有几箱书及借条。还有那首情悲意哀,以泪为墨的千古绝唱《国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此种情怀,古今几人?立功、立德、立言为三不朽,人生得一,已属不易,右老则一身兼之,世所难能,道德情操,何其高尚!

于右任生于关中大地,自幼随太夫子汉诗先生学习王羲之《十七鹅》帖,寝馈金石碑版之学。访碑、临摹毫不懈怠,深得碑书之精髓,二十五岁即被誉为“西北奇才”。他的草书亦由篆、隶、北碑脱化而出,博综诸家、陶铸万象;雍容大雅、变化雄奇。尽运用之精熟,开胸襟于规矩。所谓“胡马依北风”,先生字里行间更透出西北人特有的大道雄强,磅礴无极。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世博会上,中国馆的“文字之墙”罗列了王羲之、褚遂良、颜真卿、怀素、苏轼、米芾、赵孟\、董其昌、于右任等历代大师作品,而真正能承前启后,推陈出新且形塑自我风格的,宗伯之后唯右老一人,其在中国书法史上之地位不言而喻。日本首相佐藤精于书道,一生崇拜的只有苏轼与于右任。

右老学生及门人至今遍布海内外,可谓清誉满天下。

先生留给后世最珍贵的遗产,是他毕生致力修订推广的《标准草书》。自古草书家均以博变为能,追求美艺而远离实用。作者自赏而观者瞠然,难以深入民间。三十年代右老邀集书道同仁,成立标准草书社,在研究古代三百多种《千字文》和历代书家大量草书作品的基础上,提出“易识、易写、标准、美丽”四大法则,确立草书系统,契合草书部首符号,表例条贯、晤一通百。在极紊乱复杂中整出清晰严整的演变规则,为草书历史作了总结,为后世发展开辟了新路。右老在《标准草书》序言中写道:“吾国草书之兴,远在汉初,先哲立旨,为其‘爱曰省力’也。今时之足珍,千百倍于往昔,广草书于天下,以利制作而新国运,此其时也。”

《标准草书》是中国文字史上划时代的一大贡献。影响深远及至世界范围内汉字覆盖区。综右老一生,出入险阻,冒犯锋镝,或秉春秋之笔,或挥鲁阳之戈,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献身国家之民主自由斗争。其于革命,为开国元勋;于新闻事业,为开山前辈;于兴学,为大教育家;于文则为大文豪;于诗为诗宗;于书为草圣。今时,亿万华夏子孙为其无以伦比的人格魅力所感动激发,为他纯粹的民族主义爱国精神所凝聚。先生功业、道德、文章、

艺术之伟大成就,史上罕有。千古草圣,属之无愧。有诗曰:“先生忧乐关天下,余事诗书夺化工。鹤发银须飘素雪,兰台玉露挹清风。牧羊自昔多奇迹,谋国从来不计功。薄海嵩呼春意满,拈髯微笑更谦冲。”

愿右老之功业千秋万代、右老之精神万古长青。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