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一般多少岁退休?

194 2024-07-04 05:42

一、古代官员一般多少岁退休?

关于退休,早在《礼记·曲礼》中就有过说法:“大夫七十而致事”。

也就是说在先秦时期,官员退休的时间就是在七十岁。结合古代人的平均寿命,这个规定基本上就需要官员工作一辈子了。

而《礼记》作为儒家经典,所规定的“七十而致事”一直流传下来,为各个朝代所遵循。

不多到了明代,官员的退休年纪发生了改变。洪武年间,朱元璋曾将退休年纪调整至六十岁。后来,明代的退休年纪又被改为“京官文官年七十,地方官六十五,武官年六十”。

而到了清代,官员大体上还是七十致仕。

不过在事实上,我们还是能见到两种与众不同的人物:

一种是年纪达到七十岁,却不能退休的官员。

古代年满七十的官员,如果身体还不错的,仍然有被继续留用的可能。而且相当多的官员年过七十后仍然受到重用。比如元代著名历法大师郭守敬(1231-1316年),郭守敬官至太史,精通天文、水利、数学、测绘,郭守敬为官时期深受皇帝重视,《元史》记载,大德七年(1303年)元成宗下诏,凡年满70岁的官员都可以退休,但独有郭守敬不行。

郭守敬铜像

第二种,没到七十岁,就因特殊原因提前退休的官员。

古代官员也可以提前申请退休,申请提前退休的原因很多,有自身能力不够、保全自我提前退出的;有在利益斗争中失败而被迫退休的;还有自身有疾病实在不能胜任的等等。

二、清朝官员退休年龄表?

从汉至元规定年满七十可退休,到明清两朝则规定六十岁以上者,都可申请退休。但是若未达到年龄,也可主动要求“告老还乡”。

清朝给退休官员的待遇是很好的,官员退休,最不适应的就是“人走茶凉”,门可罗雀。清代的退休制度比较人性化,规定官员到了60岁就可以退休了!

若官员退休后仍想为国效力者,依旧有参与朝政的权利。有的官员生前政绩很高者,死后还会受到皇帝褒奖。

退休后保持原级的“食全俸”;没到退休年龄,但因身体原因特批退休的“食半俸”;因受到朝廷要求退休即被开除的“不食俸”。

因此,清廷采取了存品加衔,恩荫子孙,参与朝政,告老还乡这四类措施,给予“安全着陆”的官员一定的政治待遇,维持他们的荣誉和体面。

三、官员退休后可以追查吗?

官员退休后如果查出来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可以依法追究其责任

四、古代官员有退休金吗?

退休这个词语是对于古代官员才有的专有名词,在当时的说法应该叫做“致仕”,其他人像是老百姓和商人是不存在这个说法的。那么当古代官员退休后,是否像现在这样有退休金呢?毫无疑问是有的,不过要领取是有一定的条件的。首先是退休年龄,在唐朝规定是到了七十岁才能退休,不过按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来说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很多时候官员都会申请提前退休,比如说自己的身体不好啊之类的客观原因;再就是退休待遇了,当时虽然规定了退休的年龄但是其实在退休保障上是没有具体的规定的,就拿唐朝时候的规定为例,当时规定是五品以上的官员退休是可以领取原来俸禄的一半,但是这就没有考虑到五品以下的官员了,然后这个问题是到了宋朝才延伸到基层官员,规定到了九品以上就可以领取俸禄的一半,不过可惜的是到了明朝又更加的苛刻,甚至把退休金都给舍去了当时退休的官员没有任何收入,当时的官员不可谓不惨啊。所以说古代的退休金其实是不好拿的,就出名如杜甫当时也是在退休后穷困潦倒,因此多数情况下古代的官员在退休之前都会购买一些田地当作自己的不动产,然后退休之后可以依靠着自己置办的田产来过生活,又或者是置办一些商业买卖来获利维持生活,虽然听起来很惨,但是其实一般官员退休后的生活比当地的地主要更加的好。

五、古代官员退休,为何一定要回到老家,而不是留在京城或就任地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古人的观念不同。

古人对于丧葬是非常重视的。

按照传统观念,人要尽量死在故乡,不能客死他乡,不然容易成为孤魂野鬼。

如果真的死在他乡,只要条件允许就必须将尸体带回老家安葬,然后举行招魂仪式,鬼魂就能够回家,借此转世投胎,不是四处游荡的游魂了。

古人非常重视这些,上到皇上,下到普通农民都是如此。

农村以前有很多祖坟,无论贫富贵贱只要是这个家族成员,死了以后都必须葬入祖坟。

如果族长不允许你葬入祖坟,这是非常大的事情,通常是你在家里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或者是横死鬼(不是自然死亡),或者是未成年夭折的孩子,或者是一辈子没有妻儿的光棍汉。

清代是70岁退休,其他朝代也大体如此。

古人一般只能活到五六十岁,七十岁属于古稀。所以无论是提前退休,或者到年龄退休,距离死亡都不远了。为了死在家里,官员肯定都选择回家,而不会客居他乡。

第二,减轻皇帝的怀疑。

古代一般不允许官员在本土本乡为官,就为防止结党营私,这是皇帝的大忌讳。

你既然是一个年老的官员,肯定在退休前在某一地当官很久。

你退休后不回老家,却选择留在任地或者京城,就会让皇上有猜疑。是不是当官多年在当地形成了势力,这才不愿意回家。

皇上这种猜疑可不是好玩的,结党营私、勾结豪族是严重罪名,可以处死的。

为了避嫌,绝大部分官员退休后都会离开任地或者京城,返回老家。

第三,古人安土重迁。

古人有个特点,无论在外面多风光或者多吃苦,都会想方设法将赚到的钱寄回家里,买房子买地。

因为古代中国社会是农业社会,土地和房屋才是最可以保值,还可以得到利润的东西。

比如你买一百亩土地,就像今天买了10套房子,可以出租给别人。佃户每年交给你的租金,就是非常稳定的收入,可以造福一代代的子孙。

房屋也是一样。

古人修建房屋是不惜代价的。

张艺谋电影《活着》中,葛优家的祖屋就是花费多年修建的,完全是真材实料,穿了很多年,价值昂贵。葛优年轻时候之所以家里其实没钱,还被称为少爷,也就是房子是豪宅,非常值钱,葛优的身价由此搞了。

后来牛二放火将这栋祖屋烧了,由于房屋是真材实料,大火竟然烧了三天三夜,可见木材有多好。

古人一辈子在外赚钱打拼,包括当官的也是如此,就是为了在老家买房子买地,等到老以后回到家乡享福,同时还可以造福子孙。

那么好不容易熬到退休,官员当时是回家了。

第四,回乡以后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

官场的问题就是,人际关系非常复杂,有无数的应酬。

很多官员都是苦于各种应酬,甚至为此搞坏了身体。

做官的接触人很多,包括上级、同僚、下级这些官吏,以及社会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

平时应酬是非常多的,《儒林外史》中那个小县城的小吏夏总甲,过年时候也是天天吃席,一天还吃两顿,连亲家请客也来不了。

关键在于,这些应酬是不能减少的。比如亲家请客,你推辞不去其实也会得罪人,但自己亲戚还好解释。

如果是上级或者同僚请客,你因故不去,会被认为瞧不起他,严重影响仕途。

所以当官的即便退休了,如果留在京城,恐怕还是要天天应酬,整天吃酒,累得半死还怎么养老?

相比起来,回到老家就简单了,无非是一些亲戚而已,真的应酬不过来,打声招呼也不会怎么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