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已列入非遗,,你知道24节气的由来吗?

出国旅游网 2023-02-20 02:05 编辑:admin 258阅读

24节气已列入非遗,,你知道24节气的由来吗?

24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件很好的事情,我还是看《秦时明月》才知道24节气的由来,24节气是先秦时间农家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到汉武帝时期,由邓平、唐都等人编写《太初历》正式的确定。

24节气是我国古代先民无数智慧的结晶,它是伟大的节令,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构成了我们悠久华夏文化的版图之一,也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我们的影响深远,甚至到今天,我们还在沿用。因为24节气反映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关系,是对太阳运动规律和自然万物的规律总形成的体系,证明了古人的无穷智慧。

而且二十四节气非常的重要,我国是农耕大国,它指导着我们的农业生产,还影响着日常的衣食住行以及文化观念,如今也被联合国承认,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比较重要的有立春、惊蛰、清明、冬至,这些时刻我们都会强烈的感受到天气的变化,并且都有相关的节日活动,比如清明节拜祭先祖,冬至吃饺子或者汤圆。

如今的我们在发展经济和科技的同时,也需要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古人的智慧也是非常高的,很多东西现在的技术都无法达到。作为华夏人和炎黄子孙,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保持自信,不能因为近代来的落后和屈辱,就彻底的否定传统文化,我们要重视我们的文化遗产和精神传承,让我们更好的向前发展。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的来由 二十四节气始于上古,产生于黄河流域。在《尚书・尧典》中就提出了“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概念,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随着农业生产和天文观测的发展,到了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中又引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节气。

节气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但当时的节气只有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节气,后经过人们的补充,到了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制定。有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我国二十四节气入联合国非遗名录,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你知道吗?现在世界通行的历法是阳历,而华人计历更多采用“农历”,“农历”又称“夏历”,对应于“阳历”又称“阴历”,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测备考:中国古老的二十四节气

行测备考:中国古老的二十四节气

    很多人在孩童的时候,想必就会背诵这首二十四节气歌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这个词是对时节和气候的概括,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运用自身的经验积累创制出来的一种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中国人都知道的农历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阴即月亮,阳即太阳,也是说农历既要依据月亮的运行周期也要依据太阳的运行周期制定。古代中国因为是非常纯粹的农业社会,一年中的农业生产作物的种植收割必须要对太阳的运行情况有所掌握,“二十四节气”就是在历法中加入了能够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中国一共有24个节气,按照时间先后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有六个节气,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如下图。

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季的六个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春太阳位于黄经315度,时间为每年2月3-5日左右;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度,时间为每年2月18-20日左右;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度,时间为每年3月5-7日左右;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度,时间为每年3月20-22日左右;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度,时间为每年4月4-6日左右;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度,时间为每年4月19-21日左右。

夏季的六个节气为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夏太阳位于黄经45度,时间为每年5月5-7日左右;小满太阳位于黄经60度,时间为每年5月20-22日左右;芒种太阳位于黄经75度,时间为每年6月5-7日左右;夏至太阳位于黄经90度,时间为每年6月21-22日左右;小暑太阳位于黄经105度,时间为7月6-8日左右;大暑太阳位于黄经120度,时间为每年7月22-24日左右。

秋季的六个节气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秋太阳位于黄经135度,时间为每年8月7-9日左右;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时间为每年8月22-24日左右;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时间为每年9月7-9日左右;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时间为每年9月22-24日左右;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时间为每年10月8-9日左右;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时间为每年10月23-24日左右。

冬季的六个节气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冬太阳位于黄经225度,时间为每年11月7-8日左右;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度,时间为每年11月22-23日左右;大雪太阳位于黄经255度,时间为每年12月6-8日左右;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时间为每年2月21-23日左右;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度,时间为每年1月5-7日左右;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度,时间为每年1月20-21日左右。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成书于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完整地记录了全部二十四节。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公务员之路,从华图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