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包:
背包客的第一装备,否则何来背包客(hiker)的说法。背包的大小视路程远近而定,一般在周边的普通活动25升左右即可。长线旅行的话,MM需45-55升,GG需55升以上,负重能力一定要强;
另购买背包时一定要试好,要向店员请教背包的正确用法,否则上路时可能不能起到减轻负重,均匀负担的作用。
2. 鞋子:
鞋子的重要性其实应该大于背包了,因为它最直接关系到你的人身安全。一定要是防滑鞋或登山鞋,普通运动鞋不考虑。登山鞋最好还是要高腰的,可以保护踝骨,人在长时间徒步时踝骨很容易受伤。
一双好的靴子会在野外给你的双脚提供多年可靠舒适的服务。如果你常去野外,花在选择如意靴子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是非常值得的投资。
3. 外衣裤:
一定要长衣长裤,无论季节。在山上乱草中行走时会很好的保护身体,最好是防水。推荐有条件的穿冲锋衣裤或快干衣裤。长途徒步登山千万不可穿牛仔裤,严重影响两腿的活动,而且一旦打湿就会成为你的很大的负担;
4. 内衣裤:
贴身衣服建议不要穿全棉的,在国外登山界,全棉内衣被称为“死人穿的衣服”,原因是在高寒地带运动后,全棉内衣的吸汗性会冻死你的,当然对于我们不去高寒地带的话,没这么恐怖;
5. 护膝和护踝:
对于任何长距离的徒步都应带上一对护膝和护踝。膝盖的损伤很难恢复,其损害可能是终生性的;
6. 帽子:
宽檐帽比较好,不仅仅是为了遮阳,有时在山间行走时,也是为了挡避齐人高的乱草,下雨时也很管用;在高寒地带,帽子还能够减少你头部的散热;人体的热量有相当大的比例都是从头部散发掉的,气温低的时候尤其如此。
7. 手套:
在乱草中和山石中行走时有很大的保护作用,但要注意一点的是,手套会带来的一个危险就是,会降低手的敏感度;
8. 墨镜:
遮阳需要。但肯定会带来视觉误差,所以在危险路段时慎用。
9. 贴身防潮袋:
这个好像没看到哪个功略里提到过,但个人认为是必需品。你可以选择将钱包、证件、手机等重要物品装入其中。这样即使在溯溪摔进水里也不用担心有损失了。
10. 毛巾:
擦汗用的。你会感觉很方便,在灰尘多的地方可打湿蒙在口鼻处,抵挡灰尘。11. 洗漱用品:
长线行程时可将洗漱用品适当带上。
12. 拖鞋或凉鞋:
如果装备不特别多且重可带上,休息时可用。当一天行程下来时,换上拖鞋是一件很FB的事情啊;。
13. 防晒霜、唇膏:
户外日光强、风大,可少量携带,以防烈日与口唇干燥。
14. 帐篷:
防水指数要好,建议在1500左右或以上。不登高山的话,从实用角度来看,防风性能可不着重考虑。其实根据我的经验,一般露营地会选择在避风的地方,所以很多攻略上介绍要怎样怎样的性能,可能都用不上。
建议不要买单人的,因为双人帐篷重不了多少,且集体活动时可帮助同组人减轻负担,更何况,两个人的时候还可不时去大小梅沙浪漫一把,月色海滨啊……
15. 睡袋、防潮垫:
有帐篷就当然就需要睡袋和防潮垫了。如果以后在深圳周边活动较多的话,适用温度不用太低;经常去较寒冷的地方的话,适用温度应在零度以下。如果长线有地方住的话,带上睡袋也会有干净卫生的作用。
16. 头灯或手电:
我们不能总是精确地计算自己的行程,当延误行程时,我们就一定需要;十一在三峡登神女峰时,我们有几十人(还有国内其它驴友)下山时已经天黑,头灯起了救命的作用。
如果有露营活动,头灯或手电也会用上的。露营灯可以暂不考虑。
17. 雨衣:
不管长短线,我们途中碰上下雨的可能性较大,所以有一件雨衣会让我们免去淋雨之苦。当然一次性白色塑料雨披也行(FB时可做桌布铺在地上)。
18. 火种:
最好是防风的。
19. 刀具:
锋利的多功能军刀应该是你的首选,它的锯子和刀有可能是你在户外使用频率最高;而且刀有时可能会与**配合使用,比如遇到了被蛇咬的情况,所以一定锋利。
如有可能,再配置一把大点的匕首会让人比较安心些。我曾在一潜水用品店看到一把潜水匕首,心动不已,只可惜近2K的价格让我……
20. 指南针:
在野外活动必备,具体作用就不必说了吧?但前提是你必须知道怎么使用它。
21. 口哨:
集体出游时,是与同伴联系的有效工具,独行时,紧急情况下有救命的作用。但一定要懂得正确使用,懂得一些必要沟通的方式,如求救、询问情况等,比如说两声长音表示紧急情况。至少全队要有统一的哨音规定。否则乱吹一气不如不吹。
口哨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发泄你的自豪感与成就感,因为你的嗓子很容易就喊哑的。我用这个用途好像还多些,呵呵。
22. **:
单独出游适量携带,集体出游时可公共购买,以免增加背包负重。主要有以下常备**:
藿香正气水、活络油/红花油、清凉油/风油精、云南白药(粉剂、喷剂)、息斯敏、酒精、红霉素软膏、绷带+纱布、创可贴、蛇药、感冒药……
23. 绳索:
对于绳索,我感觉团队出行时的必要性大过独行。但你一定要熟悉各种结绳法。带上30米登山绳应该足够应该大多事情。我好像一次也没用过它。
24. 炉头、气罐、灶具等.
它们的好处是能让你有口热的吃,尤其在长线和天气寒冷的环境下时。这样对补充能量会有好处。
25. 摄影器材:
长距离行走不建议带三角架,胶卷最好备足。
26. 通讯器材:
以备联系。
27. 干粮和饮水:
少量携带,延误行程时可用上。
28. 证件:
身份证,其它证件。
【野外露营注意事项】
避险选择营地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安全。在野外,很多意外都可能发生。在低海拔地区,危险性要小得多,但仍必须遵循营地选择的基本原则。
在搭帐篷之前,必须仔细勘察地势,营地上方不要有滚石、滚木以及那些风化的岩石,一旦发现附近有岩石散落的迹象,绝对不可以再搭帐篷了,尤其是靠岩石壁越近的地方越要留意,尽量要避免在凹状的地方扎营。万一发现滚石,应立即大声喊叫,通知同行伙伴。
不要在泥石流多发地建营。许多石块有被泥土包裹的痕迹,这是识别发生泥石流的主要标志。营地不要选在离泥石流通道太近的地方。
雷雨天不要在山顶或空旷地上安营,以免遭到雷击。也不要在河滩、河床、溪边及川谷地带建立营地,以防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走。许多时候,营地都会选择在山脊上或河的两岸,以便于欣赏风景。较为理想的露营场所,不外乎河岸的台地或宽大的河岸。沙地平坦又干燥,而溪谷边有清澈的水流,也有可作为薪材的流木,气候良好时,这里是很不错的宿营地。
但是,如果下起倾盆大雨,山谷里的水很可能会突然暴涨,使河岸没入水中,冲走登山鞋、食品等,甚至连人一起被水流冲走。因此,雨季在野外宿营前一定要关注宿营地当地及河流上游地区的气候、水文情况,宿营时要注意在离水面几公尺高的高地上搭帐篷,不要选择雨水通道,要选排水良好的地方,还要选择危险时可逃生的路径。当一切都安顿好,还需时常注意水源流水量及浑浊情况以及流水声。一旦感觉异常,就要赶快逃。深夜或疲惫时都是导致灾难的主要原因,千万不要粗心或观察不仔细。
近水
营地要选择离水源近的地方,这样既能保证做饭饮用的用水,又能提供洗漱用水,如果远离水源则会给营地带来很多不便,甚至是危险的。但在深山密林中,近靠水源会遇到野生动物,要格外小心注意。
背风
风会迅速带走人体的热量,给人制造寒冷,甚至引发疾病,同时大风会卷走帐篷,至少会搅得人员无法休息,点燃篝火就更困难了,做饭取暖也难以保证,所以营地一定要避风。最好是在小山丘的背风处、林间或林边空地、山洞、山脊的侧面和岩石下面等等。
防兽 建营地时要仔细观察营地周围是否有野兽的足迹、粪便和巢穴,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带,以防伤人或损坏装备设施。要有驱蚊、虫、蝎**和防护措施。在营地周围遍撒些草木灰,会非常有效地防止蛇、蝎、毒虫的侵扰。
日照
营地要尽可能选在日照时间较长的地方,这样会使营地比较温暖、干燥、清洁,便于晾晒衣服、物品和装备。
平整
营地的地面要平整,不要存有树根草根和尖石碎物,也不要有凹凸或斜坡,这样会损坏装备或刺伤人员,同时也会影响人员的休息质量。
最后请大家注意:在野外要保护自然环境,不伤害野生动物,不乱砍乱伐,不破坏自然植被,不污染水源,撤营时必须将燃火彻底熄灭,垃圾废物要尽可能带出,丢放在指定的地方,特殊情况无法带走时可将垃圾挖坑掩埋。
【野游中的休息与饮水 】
在外旅行途中的休息同样要讲究方法,而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这是一个科学的休息原则。中途休息一般应是长短结合,短多长少。长短结合,即短时间的休息同长时间的休息应保持一个合理的度。短休息:是途中临时的短暂休息,一般时间短(控制在10分钟以内),并且不卸掉背包等装备,站着休息为主。这种休息可以多一些,但时间短。长时间的休息在平路旅行一般2小时一次,一次可在20分钟以内,休息时应卸下所有的负重,先站一会后才能坐下休息,不要马上坐在地上。休息期间,可以自己或者相互按摩一下腿部(尤其是小腿)、肩部、颈部等部位的肌肉。同时可以活动一下四肢。休息是积极的,而不是躺倒休息。
饮水原则:人体的新陈代谢离不开水,在运动中由于出汗蒸发,人体的需水量比平常多,及时的补充水分是必要的。但同样要掌握一个度,出现口渴时,应适当的忍耐一下,不要一渴就喝,每次喝水最多一两口就足够了,不要猛喝,过量的水只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科学的饮水应当是适量到人体基本需求即可。
水源可以是自带的饮水,如白开水、茶水、运动饮料等,途中一般不要喝啤酒、含糖份多的饮品。暑天可以预备一些消暑饮料,如酸梅汤、橄榄汤、酸角汤等,它们即解渴,又达到消暑作用,但这些饮料的浓度要低一些。
饮用天然水源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察明水质状况,死水(无进出口的湖泊、水塘、水库)应当特别注意,如果水域面积大,并有水生动植物生长,且水质清,无污染,就可以饮用。流水并非都可以饮用,有些河流、溪流由于遭受上游的工业或生活污染,水质已经变差。如果无净化措施就不要直接饮用。另外,有少数林里的溪流,表面看上去是清澈的,但它们可能包含有一些动植物腐烂生成的细菌、病毒等。有些泉流同样可能包含有一些不适合人体吸收的矿物质及化学成分。在饮用前可以通过眼观(纯净)、鼻嗅(无味)口尝(无异味),即可饮用。
野外方向的判断
在野外活动,诸如地质考察、登山、徒步旅行、探险、旅游等,为防止迷路,正确地判定所在位置和方向,必须掌握定位和侧向方法。在自然界,某些动物具有辨别方向的本能,如鸽子,人类的某些成员也具备这种能力,但绝大多数人不具备,或者只有这种潜能,因此野外确定方向主要依靠经验和工具。野外判定方向和位置的方法有许多,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利用罗盘(指北针)开罗盘或指北针水平放置使气泡居中,此时磁针静止后,其标有“N ”的黑一端所指的便是北方。除了测出正北方向外,罗盘或指北针还可以测出某一目标的具体方位,方法是开罗盘将照准器对准目标,或将刻度盘上的0刻度对准目标,使目标、0刻度和磁中点在同一直线上,罗盘水平静止后,N端所指的刻度便是测量点至目标的方位 ,如磁针N端指向36°。 则目标在测量位置的北偏东36°。
利用罗盘或指北针辨别方向虽然简单快捷,但需要注意:
1、尽量保持水平;2、不要离磁性物质太近;3、勿将磁针的S端误作北方,造180°的方向误差;4、掌握活动地区的磁偏角进行校正。
利用太阳
在晴朗的白昼,根据日出、日落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东方和西方,也就可判断方,但只能是大致的估计,较准确的测定有下列几种方法:
1、 手表测向 “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一般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可以很快地辨别出方向,用时间的一半所指的方向对向太阳,12 时刻度就是北方, 如下午 14:40的时间,其一半为7:20,把时针对向太阳,那么12指的就是北方,或者是把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时刻度平分线的反向延伸方向就是北方;或者置手表,将一根小棍垂直立在手表中央转动手表,使小棍的影子与时针重合,时与12时刻度之间的平分线即是北方。 必须注意:(1)判定方向时,手表应平置;(2)在南、北纬20°30′之间地区的中午前后不宜使用,即以标准时的经线为准,每向东15°加1小时,向西15 °减1小时。
2、日影测向为晴天,在地上竖立一木棍,木棍的影子随太阳位置的变化而移动,这些影在中午最短,其末端的连线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的垂直线为南北方向。
在一张50×50cm的绘图纸上绘制一系列同心圆,同心圆的半径以1cm递增,钉在平板上并水平固定好,将一根12-15cm长的细钢针或针状物垂直插在圆心上。当太阳位置变化时,影子的端点总会与同心圆相交,标绘出这些点,然后把同一个圆上的两点直线相连,把这些直线的中点与圆心相连,这条连线就是南北方向线,圆弧顶的方向为北方。 1、北极星
北极星位于正北天空,其出露高度角相当于当地纬度,据此可以很快找到北极星。通常根据北斗七星(大熊星座)或W星(仙后星座)确定。
北斗星为七颗较亮的星,形状象一把勺子,将勺头两颗β向α连线并延伸约5倍处便是北极星。 当看不到北斗星时,可根据W星,即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
仙后星座由五颗较亮的星组成,形状象“W”字母, 字母的开口方向约开口宽度的两倍距离处是北极星。
2、南十字星
在北纬23°30′以南地区,夜间有时可见南十字星,由四颗较亮的星组成,形同“十”字,在其右下方,由γ向α两星连线长度的四倍半处(无星)为正南方向。
地物和植物特征
有时野外的一些地物和植物生长特征是良好的方向标志,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你快速地辨别方向。
1、地物特征
房屋:一般门向南开,我国北方尤其如此:
庙宇:通常也是向南开门,尤其庙宇群中的主体建筑;
突出地物:向北一侧基部较潮湿并可能生长低矮的苔藓植物。
2、植物生长特征
一般阴坡,即北侧山坡,低矮的蕨类和藤本植物比阳面更加发育。
单个植物的向阳面枝叶较茂盛,向北的阴地树干则可能生长苔藓。
我国北方的许多树木树干的断面可见清晰的年轮,向南一侧的年轮较为疏稀,向北一侧则年轮较紧密。求采纳,好不容易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