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国南部工业区属于什么?
德国南部工业区就是以慕尼黑为中心的电子工业中心。
二、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是?
鲁尔区鲁尔区 联邦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西部。通常以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管辖范围为界,主体部分介于莱茵河及其东岸支流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作东西向延伸;还包括周围边缘地带。面积497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2%。人口524万(1983),约占全国总人口9.2%;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174人。区内城市栉比,为欧洲著名的城市集聚区。以单一职能中小城市为主。1980年全区10万以上人口城市有19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杜塞尔多夫和杜伊斯堡四大城市人口在50万以上。 地理位置优越,处中、西欧和南、北欧的中心部位,水、陆交通的要道,与欧洲各国主要经济区相距不远。地形以平原为主,上覆黄土层,土地肥沃,适宜农作;南北有缓丘和高地,东部为山区,森林较茂密。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1月平均气温1℃,7月17℃,全年有235~260天气温在5℃以上,生长期较长。常年盛行偏西风,年降水量750~900毫米,雨日多,湿度大。莱茵河自南向北流经本区西部,发源于东部山区的鲁尔河、埃姆斯河和利珀河,均为东西流向,注入莱茵河,构成稠密的水网,为全区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以及航运之便。煤炭资源丰富,1200米内硬煤探明储量650多亿吨,约占全国硬煤总储量95%。煤的埋藏较深,但品种多,煤质好,其中约3/5为适于炼焦的肥煤。煤田遍及区内各地,是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原料基础。 中世纪时,本区中部是朝圣要道,有“圣路”之称。13世纪末起已有原始采煤业,发展了初步的炼铁和金属加工,“圣路”沿线出现商业城镇。但早期经济仍以农业为主,平原地区是当时德国的“谷仓”。1835~1861年德国第一批铁路在鲁尔区建成,1850~1870年煤炭工业兴起,加以大批外籍技术工人移入,推动了经济发展。1871年普法战争后,德国统一,并从法国获得大量战争赔款,占有盛产铁砂的洛林地区和盛产钾盐的阿尔萨斯地区(经营40多年),促进了煤钢联营和重化工业的发展。19世纪末开始兴建运河,并和不断兴建的铁路和公路组成水陆联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鲁尔区已成为德国工业的核心地区。1939年,硬煤产量达到1.3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占全国总产量65.5%;生铁和钢产量也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73.6%和66.9%。随着经济发展,一系列工业城镇应运而生,人口急剧增加。在两次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鲁尔区也经历多次衰退。1920年成立的全区最高规划机构——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几十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振经济措施,如改造老企业,引进新技术,实行专业化、协作化生产,调整生产布局,发展第三产业和农业,改善经济和部门结构,以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交通运输网,注重环境保护等。鲁尔区至今仍在联邦德国经济中保持突出地位。 重化工业是鲁尔区经济的基础,形成采煤—炼焦—发电—炼铁—炼钢—钢铁加工—机器制造和采煤—炼焦—煤化学两大工业系列。煤炭和钢铁工业是主导部门,长期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现仍集中全国硬煤和焦炭产量的80%以上、钢铁产量的70%左右。铁矿石全部从巴西、利比里亚、瑞典等国进口。煤、钢产地接近,产品70%左右就地加工、消费。全国年炼钢能力 4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企业中有 6个位于本区。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也是本区重点发展的部门,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前者以重型机械为主,面向区内其他工业部门,生产采矿、冶金、化工设备、建筑机械、铁路机车等;化学工业起源于煤化学,以炼焦和合成氨为基础,生产多种基本化工产品以及化肥、染料、药品等。炼铝、炼锌和炼锡业是有色冶金工业的重要部门,矿石依赖进口。电力工业发达,以火电为主,总装机容量约占全国30%,发电量自给有余。60年代以来,新兴的工业部门有汽车、电子、电器、精密机械和仪表、炼油、石油化工等。玻璃、啤酒、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也有一定规模。全区工业结构日臻完善。“圣路”历来是人口稠密、工矿业集中地带,有多特蒙德(东部)、埃森(中部)和杜伊斯堡(西部)三大工业中心。随着采煤区由南向北逐渐推移,工业分布也相应北移,已在利珀河以北形成了新的采煤和化工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区工业又明显出现由东向西,即向莱茵河沿岸集中的趋势,以便利用廉价水运以及进口的铁矿石和原油等原料。杜伊斯堡是全区最大的钢铁和重型机械制造业基地,炼油、石油化工等也主要分布在莱茵河沿岸。 农牧用地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40%左右,东部和莱茵河以西地区较为集中,其他地区多为分散的小块农田。主要种植燕麦、冬小麦和大麦等饲料及粮食作物,饲养乳牛、猪和家禽。农业生产面临工矿、交通和住宅建设占地日增的矛盾,环境污染等也是限制因素。 水陆交通发达。以莱茵河为主干的4条天然河道,与多特蒙德-埃姆斯、莱茵-黑尔讷、韦恩尔-达特尔恩、达特尔恩-哈姆4条运河,组成稠密的水运网,沟通了鲁尔区与沿海港口。河港密集,全区共计74个,其中杜伊斯堡为全国和欧洲最大的河港。由 5条铁路干线组成的铁路网,通往国内和邻国主要城市。铁路总长9850公里,年货运量1.5亿吨,分别占全国的1/3和2/5;铁路密度达每平方公里2.4公里,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17倍。公路四通八达,总长18900公里,有联邦一号公路、多特蒙德—哈根—吉森等重要干线,以客运为主。此外,还有遍及全区的油、气、化工产品的管道网。
三、德国最大的工业区在哪里?
鲁尔区 联邦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西部。通常以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管辖范围为界,主体部分介于莱茵河及其东岸支流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作东西向延伸;还包括周围边缘地带。面积497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2%。人口524万(1983),约占全国总人口9.2%;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174人。区内城市栉比,为欧洲著名的城市集聚区。以单一职能中小城市为主。1980年全区10万以上人口城市有19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杜塞尔多夫和杜伊斯堡四大城市人口在50万以上。 地理位置优越,处中、西欧和南、北欧的中心部位,水、陆交通的要道,与欧洲各国主要经济区相距不远。地形以平原为主,上覆黄土层,土地肥沃,适宜农作;南北有缓丘和高地,东部为山区,森林较茂密。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1月平均气温1℃,7月17℃,全年有235~260天气温在5℃以上,生长期较长。常年盛行偏西风,年降水量750~900毫米,雨日多,湿度大。莱茵河自南向北流经本区西部,发源于东部山区的鲁尔河、埃姆斯河和利珀河,均为东西流向,注入莱茵河,构成稠密的水网,为全区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以及航运之便。煤炭资源丰富,1200米内硬煤探明储量650多亿吨,约占全国硬煤总储量95%。煤的埋藏较深,但品种多,煤质好,其中约3/5为适于炼焦的肥煤。煤田遍及区内各地,是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原料基础。 中世纪时,本区中部是朝圣要道,有“圣路”之称。13世纪末起已有原始采煤业,发展了初步的炼铁和金属加工,“圣路”沿线出现商业城镇。但早期经济仍以农业为主,平原地区是当时德国的“谷仓”。1835~1861年德国第一批铁路在鲁尔区建成,1850~1870年煤炭工业兴起,加以大批外籍技术工人移入,推动了经济发展。1871年普法战争后,德国统一,并从法国获得大量战争赔款,占有盛产铁砂的洛林地区和盛产钾盐的阿尔萨斯地区(经营40多年),促进了煤钢联营和重化工业的发展。19世纪末开始兴建运河,并和不断兴建的铁路和公路组成水陆联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鲁尔区已成为德国工业的核心地区。1939年,硬煤产量达到1.3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占全国总产量65.5%;生铁和钢产量也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73.6%和66.9%。随着经济发展,一系列工业城镇应运而生,人口急剧增加。在两次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鲁尔区也经历多次衰退。1920年成立的全区最高规划机构——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几十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振经济措施,如改造老企业,引进新技术,实行专业化、协作化生产,调整生产布局,发展第三产业和农业,改善经济和部门结构,以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交通运输网,注重环境保护等。鲁尔区至今仍在联邦德国经济中保持突出地位。 重化工业是鲁尔区经济的基础,形成采煤—炼焦—发电—炼铁—炼钢—钢铁加工—机器制造和采煤—炼焦—煤化学两大工业系列。煤炭和钢铁工业是主导部门,长期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现仍集中全国硬煤和焦炭产量的80%以上、钢铁产量的70%左右。铁矿石全部从巴西、利比里亚、瑞典等国进口。煤、钢产地接近,产品70%左右就地加工、消费。全国年炼钢能力 4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企业中有 6个位于本区。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也是本区重点发展的部门,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前者以重型机械为主,面向区内其他工业部门,生产采矿、冶金、化工设备、建筑机械、铁路机车等;化学工业起源于煤化学,以炼焦和合成氨为基础,生产多种基本化工产品以及化肥、染料、药品等。炼铝、炼锌和炼锡业是有色冶金工业的重要部门,矿石依赖进口。电力工业发达,以火电为主,总装机容量约占全国30%,发电量自给有余。60年代以来,新兴的工业部门有汽车、电子、电器、精密机械和仪表、炼油、石油化工等。玻璃、啤酒、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也有一定规模。全区工业结构日臻完善。“圣路”历来是人口稠密、工矿业集中地带,有多特蒙德(东部)、埃森(中部)和杜伊斯堡(西部)三大工业中心。随着采煤区由南向北逐渐推移,工业分布也相应北移,已在利珀河以北形成了新的采煤和化工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区工业又明显出现由东向西,即向莱茵河沿岸集中的趋势,以便利用廉价水运以及进口的铁矿石和原油等原料。杜伊斯堡是全区最大的钢铁和重型机械制造业基地,炼油、石油化工等也主要分布在莱茵河沿岸。 农牧用地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40%左右,东部和莱茵河以西地区较为集中,其他地区多为分散的小块农田。主要种植燕麦、冬小麦和大麦等饲料及粮食作物,饲养乳牛、猪和家禽。农业生产面临工矿、交通和住宅建设占地日增的矛盾,环境污染等也是限制因素。 水陆交通发达。以莱茵河为主干的4条天然河道,与多特蒙德-埃姆斯、莱茵-黑尔讷、韦恩尔-达特尔恩、达特尔恩-哈姆4条运河,组成稠密的水运网,沟通了鲁尔区与沿海港口。河港密集,全区共计74个,其中杜伊斯堡为全国和欧洲最大的河港。由 5条铁路干线组成的铁路网,通往国内和邻国主要城市。铁路总长9850公里,年货运量1.5亿吨,分别占全国的1/3和2/5;铁路密度达每平方公里2.4公里,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17倍。公路四通八达,总长18900公里,有联邦一号公路、多特蒙德—哈根—吉森等重要干线,以客运为主。此外,还有遍及全区的油、气、化工产品的管道网。
四、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区位条件?
煤炭资源丰富,虽然钢铁资源并不丰富,但德国鲁尔工业区距离钢铁产区很近交通方便,有莱茵河流经,水运方便,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工业发展。
而且莱茵河流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中下游地区流经平原,地势平缓,水流平稳,利于航行。鲁尔区内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劳动力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市场广阔,有广阔的欧洲乃至世界市场
五、德国南部的新兴工业区?
鲁尔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慕尼黑是德国南部的新兴工业城市。
慕尼黑是德国第三大城市,巴伐利亚州的州府和最大城市。它不仅是德国的主要金融城市,同时也是德国乃至欧洲高科技中心城市。
慕尼黑市高科技工业园区除了重视现代科技开发之外,十分重视提升传统产业和扶持传统产业的发展。制定鼓励传统产业发展的政策与园区建立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其政策导向主要是针对市区规划建设而言。
六、波尔多工业区旅游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开始注重开发和推广工业旅游,将工业区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而波尔多工业区就是其中一个备受瞩目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什么是波尔多工业区旅游?
波尔多工业区旅游旨在让游客深入了解波尔多地区丰富的工业历史和文化。这个工业区不仅仅是一个集中生产和制造的区域,更是一个具有丰富故事和价值的文化遗产。通过参观工厂、博物馆和艺术展览,游客可以了解到波尔多工业的起源、发展和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波尔多工业区的历史
波尔多工业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这个时期是法国工业革命的高峰期。在此期间,波尔多地区兴起了许多重要的工业企业,如造船厂、烟草加工厂、纺织厂等。这些企业的兴起不仅使波尔多成为法国工业重镇,也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波尔多工业区逐渐面临转型和挑战。一些传统行业开始衰落,新兴工业的崛起也给工业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波尔多工业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决定将工业区开发成为旅游景点,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
波尔多工业区旅游的特色
波尔多工业区旅游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工业考古:在波尔多工业区,游客可以参观到众多保存完好的工业建筑和设施,如旧的造船厂、烟囱和仓库等。这些工业遗迹不仅展示了当年的工业技术和生产方式,也成为了人们了解波尔多工业历史的窗口。
- 工艺品展览:波尔多工业区不仅仅是一个工业遗址,还是一个集艺术展览、手工艺品制作和设计创意于一体的地方。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各种各样独特的手工艺品和设计作品,感受到工业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 参观工厂:作为一个工业旅游目的地,波尔多工业区提供了参观工厂的机会,让游客近距离了解不同行业的生产过程。从葡萄酒生产到船舶制造,游客可以亲眼目睹工人们的辛勤劳动和工艺的精湛。
- 文化交流:波尔多工业区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交流项目,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创意人才。这些活动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与当地文化交流的机会,也为工业区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为什么选择波尔多工业区旅游?
选择波尔多工业区旅游有以下几个理由:
- 独特的旅游体验:相比传统的旅游目的地,波尔多工业区旅游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工厂和艺术展览,近距离感受波尔多的工业文化和艺术氛围。
- 丰富的工业历史:波尔多作为法国的工业重镇,有着丰富的工业历史和文化遗产。通过参观工业区,游客可以了解到波尔多工业的起源、发展和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 多样化的旅游活动:波尔多工业区不仅提供参观工厂和博物馆的机会,还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不同的活动。
- 地理位置优势:波尔多地处法国西南部,既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又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游客可以在波尔多工业区旅游的同时,欣赏到周边地区的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
总之,波尔多工业区旅游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通过参观工厂、欣赏艺术展览和体验文化活动,游客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和感受到波尔多工业的历史和文化。选择波尔多工业区旅游,您将会获得一次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
七、德国旅游安全吗?
世界各国相比,德国是一个很安全的国家。您不需要太担心犯罪的问题。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在乡村,无论白天或是夜晚,人们都可以在没有特殊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自由行动。
警察是值得信任并能提供可靠的帮助。如遇到紧急状况,您可从德国的任何一部电话拨打免费号码110来联系警方。
八、德国旅游签证攻略?
德国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前往。以下是德国旅游签证的攻略:
1. 确定签证类别:德国旅游签证通常是短期签证,有效期最长为90天。如果您计划在德国停留超过90天,需要申请长期签证。
2. 准备申请材料:德国旅游签证需要提交以下申请材料:有效护照,签证申请表,照片,机票预订证明,住宿证明,医疗保险证明等。
3. 预约面签:在提交签证申请前,需要预约德国驻华大使馆或领事馆进行面签。请提前安排好行程,预约面签时间。
4. 准备面签材料:请确保在面签前带齐所有申请材料,并准备好面试时需要回答的问题。
5. 缴纳签证费用:德国旅游签证费用因签证类型和停留时间而异。在面签时需要缴纳签证费用,可使用现金或信用卡付款。
6. 等待签证:一旦签证申请被批准,您可以在指定的日期取回护照和签证。
建议您提前安排好行程,准备充分,以确保得到德国旅游签证。祝您旅途愉快!
九、德国工业区位条件和改造措施?
再说结论,德国工业区位条件和改造措施如下,德国的工业区主要位于西部的莱茵河沿岸地区,这里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发源了众多的河流,由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组成的内河航运网络四通八达,同时,这里的煤铁资源丰富,进行了大现代化改造。
十、二战初期,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归属德国还是法国?
法国和比利时曾于1923年至1925年短期占领鲁尔区,二战初期这里完全属于德国。1923年1月11日,由法国让·德吉特将军指挥的包括2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的法比联军,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由开进鲁尔区,对鲁尔实行军事占领。
采取这一行动的目的是:监督这一地区的厂矿企业,迫使德国支付赔款,必要时从鲁尔的工业部门扣除德国应付赔款;对德国经济施加压力,迫使德国执行符合法国利益的政策。
对于这一行动,英国政府拒绝参加,并在照会中宣称不符合《凡尔赛和约》中条款。
德国政府宣布实行消极抵抗,命令凡占领军侵吞或使占领者得益的企业,一律停工。
这一行动一直持续到9月26日。这样,所有偿付赔款工作即完全中断。 为了解决德国赔款问题,1924年8月16日,协约国在伦敦召开会议,通过协商,批准了美国银行家道威斯所提出的赔款计划,德国接受该计划,法国在计划实施一年后从鲁尔撤军。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